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普华永道: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行稳致远,风物长宜放眼量(6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华永道: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行稳致远,风物长宜放眼量(61页).pdf(61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行稳致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行稳致远,风物长宜放眼量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本期编写团队本期编写团队主编主编童咏静副主编副主编俞宙 陈佳编写团队成员编写团队成员任嘉 吴明杰 谢誉(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张立钧 朱宇 何淑贞 叶少宽 谭文杰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愈发错综复杂。从外部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大循环仍存在堵点,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2、不足。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坚守本源,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应该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并将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本期报告分析了58家A股和/或H股上市银行(详情见左侧列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半年度业绩。除特殊说明外,本刊列示的银行均按照其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资产规模排列,往期数据均为同口径对比,所有信息均来自上市银行半年报等公开资料,涉及金额的货币单位为人民币(比例除外)。想要获取更多信息或与我们探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欢迎联系您在普华永道的日常业务联系人,或本报告附录中列明的普3、华永道金融服务专业团队。欢迎阅读欢迎阅读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与展望本期分析的58家银行,约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4.60%和净利润的90.38%。具体分为三大类:大型大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6家)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10家)家)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城市商业银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业银行(42家)家)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中原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盛京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银行贵阳银行苏州4、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郑州银行贵州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兰州银行西安银行威海银行甘肃银行厦门银行晋商银行泸州银行重庆农商行上海农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常熟农商行紫金农商行九台农商行无锡农商行苏州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瑞丰农商行江阴农商行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目录目录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综述与展望综述与展望06一、一、经营表现经营表现131.净利润增速整体放缓,差异化明显2.盈利能力分化,整体趋势一致3.净利差、净息差稳中有降4.收入结构调整,非息收入占比上升5.手续费收入呈差异化竞争二、资产组合二、资产组合191.资产5、增速稳中趋缓,贷款及投资占比提升2.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新增贷款利率持续位于历史低位3.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对公信贷向“新”向“绿”4.按揭规模持续回落,消费及经营贷款增速放缓5.增配债券及基金投资,非标规模稳步压降三、资产质量三、资产质量251.风险指标稳中承压,逾期率短期抬升2.对公不良趋稳回落,零售风险暴露持续3.拨贷比持续下降,城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出现拐点4.风险分类新规落地一周年,以分类促进风险化解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四、四、负债及理财业务负债及理财业务331.负债规模稳定增长,客户存款占比略有下降2.存款增速回落,定期和零售存款增6、幅显著3.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回升,产品收益率回落五、资本管理五、资本管理391.资本新规正式实施,资本充足率普遍回升2.资本募集规模全面回升3.上市银行满足资本新规管理要求专栏专栏专栏一:银行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43专栏二:“AI+金融”模式在银行业的应用及问题应对47专栏三:银行业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新趋势与关键策略解析52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6综述与展望综述与展望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综述:综述:202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愈发错综复杂。从外部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7、发,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不同地区增长延续分化态势,发达经济体通胀回落的速度放缓,使得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过程仍存变数。上半年,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包括欧央行在内的部分发达经济体央行自二季度起开始降息。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利差逐步收窄,新兴市场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及货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从内部看,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大循环仍存在堵点,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较一季度4.7%的增速有所放缓。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GD8、P增长3.0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9%,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图1)。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出“供给强、需求弱,外需强、内需弱”的特征,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曲折。面对经营发展形势日趋严峻、风险防控难度加大的挑战,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辩证、长远地把握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础特点,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坚守本源,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应该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并将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7-2.97.80.84.29、3.01.52.40.81.81.3-0.22.40.9-0.60.7-1.6%12.7%2.5%5.5%5.0%-4.0%-2.0%0.0%2.0%4.0%6.0%8.0%10.0%12.0%14.0%-4-202468101214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GDP同比增速图图1:GDP同比增速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百分点同比增速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普华永道研究百分点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8支持性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银行业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上10、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出台支持性货币政策。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于2月降准0.5个百分点。为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保持一定力度,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0%。贷款结构方面,截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在各类贷款中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8.5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也保持了较高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7.50%和16.90%。房地产开放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2.80%,较上年末高1.30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下降2.10%。贷款利率延续稳中11、有降趋势。6月末,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为3.45%和3.95%,分别较上年12月持平和下降0.25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8%,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21%的低位。7月22日,人民银行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较前值均再次下调0.10个百分点,分别降至3.35%和3.85%。同时,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国有大行于7月25日启动新一轮存款降息,其中1年期和5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35%和1.80%。为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上半年,人民银行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大部分城市均已取消当地首套和二套12、房贷利率下限,金融机构可自主确定对客户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6月,全国范围内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5%,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近期,人民银行宣布多项支持性政策,包括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且年内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0.25个至0.5个百分点;降低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至1.50%,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将有助于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平均约0.5个百分点,并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以及将今年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两项政策延期至2026年底等。7月15日至18日,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13、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包括积极发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等。在政策号召下,银行业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有力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料来源:人民银行、普华永道研究165.2185.5206.35230.58250.8513.20%12.30%11.20%11.30%8.8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50100150200250300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2014、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增速图图2:人民币贷款余额变化趋势:人民币贷款余额变化趋势总量(万亿元)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积极顺应建立“强大的金融监管”趋势,稳步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修订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指引”,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防范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8月16日,金15、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面强化金融机构合规管理要求,明确合规管理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合规文化,维护金融稳定。银行业积极顺应建立“强大的金融监管”趋势,主动适应监管部门“上下贯通、责任清晰、执行有力、高效有序”的监管体系,在“强监管、严监管”的环境下,着力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主要包括:稳妥有序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管部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化发展水平,根据实地情况采取“一省一策、一行一策”,进一步推动提升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加强主要股东行为监管,鼓励中小金融机构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优化区域金融布局。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更好发挥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16、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6月,金融监管总局和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优化措施提升金融支持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效率和质量,支持做好保交房工作。数据显示,截至8月,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的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金融机构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省一策”落实金融支持化债政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进展,融资平台数量和存量债务进一步压降,风险逐步收敛。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0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整体放缓,盈利能力分化,风险指标总体平稳20241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58家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0.30%,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总额同比下降7.43%,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3.12%。上市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盈利能力持续分化。受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上市银行净利差、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达306.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7%。上市银行客户贷款持续增加,贷款余额为172.8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9.53万亿元,增幅为5.84%。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85%至2.18、26万亿元,由于贷款余额增加,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27%。房地产信贷投放提速,不良率回落,业务占比持续降低。上市银行拨贷比持续下降,城农商行拨备覆盖率由升转降。6月末,上市银行负债总额为282.2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1.61万亿元,增幅为4.29%。上市银行客户存款余额208.1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56%,增速有所回落。自2024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上半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回升。11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展望:展望:下半年,虽然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趋势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阵痛仍将延续,但总体上仍19、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宏观经济长期向好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对于银行业而言,加强风险管理、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挑战将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总体保持稳健,宏观调控有望加力,需重点关注扩大国内需求和提振消费的举措,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仍在进行中。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有望进一步健全。此外,人民银行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正20、式启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自8月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并于当月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未来根据宏观形势和政策调控需要,货币政策工具或将进一步丰富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业将聚焦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银行业经营将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整体平稳,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同时,低利率环境将持续给银行业经营带来压力。受净息差收窄、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等因素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将面临一定约束。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2未来,银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主要趋势包括:积极赋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方面,21、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引导耐心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详见专栏一);绿色金融方面,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普惠金融方面,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养老金融方面,推进商业养老金融,提升养老金融产品设计水平,助力银发经济;数字金融方面,推动数字技术在银行业务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和合规水平,强化数据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主业,向内涵式、精细化管理转变。在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净息差不断收窄的情况下,银行净利润增速呈现持续放缓的态势,在一段时间内挑战仍将继续。银行将着重降本增效,优化资产负债、业务和客群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差22、异化发展路径,稳定盈利能力,合理平衡效益与风险。提升经营质量,负债成本管控压力仍存。存款定期化趋势或将持续,银行将继续控制高成本存款占比,提升中间业务质量并完善客户体验,多元化负债结构,在压降负债成本的同时应兼顾防范流动性风险。防范债券市场波动风险,优化金融投资结构。今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为追求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央行多次向市场提示长债收益率风险,并已开始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风险敞口进行压力测试。银行需前瞻研判市场利率走势,特别是对于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应合理配置金融投资类资产,严格控制债券市场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强化监管遵循,守牢风险合规底线。23、严格防范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前瞻性预警,稳妥有序处置不良资产,提升资产质量管控能力。预计监管机构将加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监控,以确保银行能够抵御潜在的风险。此外,监管机构或将继续推动银行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管理,确保创新业务的发展不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安全。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加快产品服务创新。强化科技赋能,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银行作为“AI+金融”的主要需求方和提供方,深度认可AI的技术价值以及对业务经营管理变革的意义。未来,AI将进一步成为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顶层战略和关键战术。(详见专栏二)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224、1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经营表现经营表现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42024年上半年,受息差收窄的影响,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较2023年上半年大幅回落。58家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0.30%,低于上年同期3.49%的增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总额同比下降7.43%,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3.12%。净利润的增长得以保持正向态势主要得益于信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减少。在剔除拨备因素后,利润的增长动力有所减弱。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0.81%,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4.28%。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0.58%,拨备前利润仍呈下降趋势,降幅为3.34%,较上年同期降幅收窄125、.80个百分点。城农商行净利润同比上升4.7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56个百分点,拨备前利润同比上升2.27%。不同城农商行经营表现差异较大。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农商行整体盈利保持增长,而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城农商行经营情况呈现两极分化。1.净利润增速整体放缓,差异化明显图图3: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及拨备前利润增长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及拨备前利润增长情况图图 5:城农商行净利润及拨备前利润增长情况:城农商行净利润及拨备前利润增长情况图图 6:上市银行:上市银行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分析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分析*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26、益、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支等图图 4: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及拨备前利润增: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及拨备前利润增长情况长情况-1.30%-4.30%21.75%5.07%-7.57%3.49%-3.63%-11.88%20.68%0.06%-7.43%0.30%2023 1H2024 1H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业务及管理费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净利润5.56%2.54%-0.78%-4.28%11.75%5.39%3.10%-0.81%20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2.34%1.03%-5.14%-3.34%14.40%5.52%1.93%0.58%2027、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5.64%5.19%0.88%2.27%14.00%12.19%8.32%4.76%20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拨备前利润增长净利润增长1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主要受利润增速回落和资产持续增长的影响。上半年,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受到资产规模持续上升的影响,ROA和ROE分别下降0.08个和1.08个百分点,降幅分别为9.88%和9.60%。大型商业银行ROA下行较快,与股份28、制商业银行及城农商行走势进一步分化。图图 7:上市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变化趋势:上市银行盈利能力指标变化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净利润增幅持续缩减的影响,ROA较上年同期下降0.04个百分点,与城农商行ROA的差值收窄至0.02个百分点。ROE较上年同期进一步下降0.87个百分点至10.66%。城农商行ROA和ROE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03个和1.53个百分点。尽管城农商行上半年实现了一定的净利润增长,然而受资本补足要求及存款需求的影响,净资产和总资产均在前两季度出现较大增幅,共同带动资产收益率的下降。0.93%0.89%0.81%0.73%0.90%0.90%0.85%0.81%0.84%0.8529、%0.82%0.79%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12.29%11.87%11.25%10.17%12.41%12.17%11.53%10.66%16.47%14.03%12.94%11.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20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2.盈利能力分化,整体趋势一致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62024年上半年,受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上市银行净利差、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当前,净息差持续收窄已是中国银行业30、面临的共同问题,银行净息差水平屡创新低。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4年前两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平均为1.5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上半年,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较2023年同期分别收窄0.24个和0.22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19个和0.16个百分点;城农商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18个和0.22个百分点。图图 8:上市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变化趋势:上市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变化趋势2024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宽松,利率在低位区间波动。从资产端来看,一方面,优质高收益资产可得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推动,信贷资产将在年内进一步完成重新定价,各31、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普遍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降息和资金市场利率下行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在上半年得以延续,降息将在下半年对负债成本产生进一步影响。总体来看,下半年银行业息差整体仍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2.03%1.95%1.71%1.49%2.19%2.09%1.87%1.71%2.07%2.01%1.82%1.60%20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净息差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1.88%1.82%1.56%1.32%2.13%1.98%1.79%1.60%2.04%1.91%1.75%1.57%2021 1H2022 1H2023 1H2024 1H净32、利差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3.净利差、净息差稳中有降1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4.09%11.61%15.36%13.39%26.73%26.87%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3 1H2024 1H2024年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 降1.98%至3.01 万亿元,较 上年同 期0.50%的增幅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3.63%至2.16万亿元,降幅较2023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受降息影响,上市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叠加经济周期下社会融资需求偏弱,信贷规模增长放缓,导致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进入负增长区间。在量与价发生变化的共同33、作用下,各类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的下降幅度均呈现扩大趋势。上半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1.88%,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下降9.90%,股份制商业银行下降16.96%,城农商行下降6.37%。受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压降、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低迷和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理财、承销咨询等手续费收入下降明显。同时,国家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银行响应号召持续推出减费让利措施,也是导致手续费净收入下降的重要因素。受降息影响,债券市场迎来强势周期,银行投资收益随之上行,导致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增速加快,对净利润的支撑作用显现。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20.68%。由于大型商业34、银行持有了较高比例的国债和金融债,而其他银行持有的信用债占比更高,大型商业银行在其他非利息收入上呈现了相对差异化的增速分布。上市银行金融投资收益对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贡献较往年更为显著。图图 9: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图图 10: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图图 11:上市银行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增速上市银行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增速-1.25%-3.45%2.77%-2.98%-5.71%-2.88%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3 1H2024 1H0.38%-9.84%-15.87%-9.90%-16.96%-6.37%大型商业银行35、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3 1H2024 1H4.收入结构调整,非息收入占比上升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82024年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收入降幅扩大至11.74%,主要原因是代理委托业务和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大幅下降,降幅分别达到28.11%和20.79%。受此变化的影响,银行卡业务和结算及清算业务手续费收入跃升为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的前两大来源。大型商业银行手续费收入下降10.83%,其中代理委托手续费、担保承诺手续费和理财手 续 费 收 入 下 降 明 显,降 幅 分 别 达 到36.15%、27.55%和17.93%。结算及清算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23.02%36、,仍是占比最大的手续费收入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最高的前四大手续费收入来源分别为银行卡、代理委托、结算及清算和托管及受托手续费收入,合计占比为71.75%。所有业务类别的手续费收入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降幅最为显著,达到29.29%。城农商行近四成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自于代销理财、保险和基金产品的代理委托收入,相较2023年同期规模整体下降8.71%。此外,结算及清算和担保承诺手续费收入实现了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的逆势上涨趋势,涨幅分别为18.50%和15.30%。城农商行多元化服务和差异化竞争的成果初步显现。上市银行面临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和更加多元化的客37、户需求。在此背景下,非息收入,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已逐渐成为银行业竞逐的关键领域。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表现并未出现强劲的逆势上扬,反而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产品创新、聚焦差异化解决方案和深入挖掘市场多元化需求,以应对市场竞争与宏观经济的挑战。大型商业银行图图 12: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占比: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占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16%16%23%20%14%19%14%13%9%9%11%9%9%10%4%5%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4 1H2023 1H32%32%12%10%16%1838、%4%5%11%11%8%7%9%11%7%7%2024 1H2023 1H6%7%11%9%40%42%8%9%10%11%5%5%7%7%13%11%2024 1H2023 1H担保承诺理财服务其他托管及受托承销及咨询代理委托结算及清算银行卡5.手续费收入呈差异化竞争1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资产组合资产组合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表表 1:上市银行总资产变化情况:上市银行总资产变化情况图图 13: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变化: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变化2024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对上市39、银行资产增长及质量把控带来挑战。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长整体平稳,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58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达到306.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7%。大型商业银行主动收缩同业资产规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总资产增幅稳健。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端承压,资产增幅持续放缓。城农商行凭借积极的信贷投放及金融投资扩张实现了6.09%的资产增幅。总资产规模总资产规模(万亿元)(万亿元)2022 2H2023 1H20232H20241H大型商业银行164.09179.98185.11193.89股份制商业银行63.7467.0068.4169.71城农商行36.6539.1740.3842.8440、合计合计264.48286.15293.90306.44半半年度环比增幅年度环比增幅大型商业银行3.25%9.68%2.85%4.74%股份制商业银行2.51%5.11%2.10%1.90%城农商行3.85%6.88%3.09%6.09%合计合计3.16%8.19%2.71%4.27%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1.资产增速稳中趋缓,贷款及投资 占比提升57%57%57%58%057%56%56%56%049%50%49%50%27%26%27%27%030%30%31%30%037%37%37%37%6%7%6%5%05%5%5%6%05%5%5%5%8%8%8%7%5%5%5%4%641、%5%6%5%2%2%2%3%3%4%3%4%3%3%3%3%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客户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现金及存放央行其他资产21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图图 14:上市银行贷款结构变化:上市银行贷款结构变化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客户贷款持续增加,贷款余额为172.8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9.53万亿元,增幅为5.84%,相比2023年下半年增速显著回升3.01个百分点,但较2023年上半年增速下降2.03个百分点。其中,城农商行增速最快,其次是大42、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方面,上市银行贷款结构持续调整。对公贷款增长8.92%,占比上升1.70个百分点;零售贷款增长1.88%,占比下降1.32个百分点;票据贴现规模下降1.72%,占比下降0.3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方面,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低位。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6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8%,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56%59%59%60%50%51%53%54%60%62%63%65%37%34%3543、%34%40%39%40%39%31%29%30%28%4%3%4%4%7%7%6%6%8%8%6%6%3%4%2%2%3%3%1%1%1%1%1%1%2022H2 2023H1 2023H2 2024H1 2022H2 2023H1 2023H2 2024H1 2022H2 2023H1 2023H2 2024H1公司贷款零售贷款票据贴现其他2.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新增贷款利率 持续位于历史低位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44、业回顾与展望22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信贷结构向“新”向“绿”发展,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放,各行业贷款余额普遍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及零售业、建筑业为信贷增速较高的行业。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6月末,银行业整体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8.10%、16.50%、19.20%和15.90%,增速均明显超过全部贷款增速。此外,银行业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50%;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50%,为实体经济的45、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上半年,上市银行持续推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和监管规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稳妥化解融资平台和隐性债务风险,加强融资管理,严守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红线。3.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对公信贷 向“新”向“绿”表表 2:部分行业:部分行业上市银行上市银行公司贷款增长率公司贷款增长率行业行业2023 2H(万亿元)(万亿元)2024 1H(万亿元)(万亿元)2023 2H各行业占比各行业占比2024 1H各行业占比各行业占比2024 1H增速增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9819.8418.71%18.90%10.34%制造业16.86146、8.5217.55%17.64%9.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2715.1314.85%14.41%6.03%房地产业8.408.908.74%8.48%5.9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118.698.44%8.28%7.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758.418.07%8.01%8.52%批发和零售业6.777.387.05%7.03%9.01%建筑业4.525.124.70%4.88%13.27%金融业2.532.542.63%2.42%0.40%其他小计8.9010.449.26%9.95%17.30%公司类合计公司类合计96.09104.97100%100%947、.24%2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62%60%57%57%13%14%13%13%13%14%16%16%7%7%9%9%5%5%5%5%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住房按揭信用卡经营/助业消费其他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达60.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8%。结构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居民提前还贷影响,住房按揭贷款规模持续收缩,占零售贷款总额比例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上市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半年,经营助业类贷款较年初增长10.59%,增速有所放缓,但相对零售贷款的占比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回升向好,支持消费48、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内消费市场回暖。上半年,上市银行消费贷款占比保持稳定,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11%。图图15:上市银行零售贷款结构变化:上市银行零售贷款结构变化表表 3: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情况: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情况2023 1H亿元亿元2023 2H亿元亿元2024 1H亿元亿元2023 1H增速增速2023 2H增速增速2024 1H增速增速零售贷款合计576,964 594,050 605,219 2.65%2.96%1.88%其中:住房按揭332,417 323,233 320,083-0.35%-2.76%-0.97%经营/助业87,52499,872110,45017.20%149、4.11%10.59%信用卡62,21263,493 62,855-1.19%2.06%-1.01%消费41,80148,72751,2166.54%16.57%5.11%4.按揭规模持续回落,消费及经营 贷款增速放缓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448%48%6%6%9%10%10%11%13%14%10%9%3%3%2023 H22024 H1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进一步压降非标投资规模,加强债券及基金投资,带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农商行的金融投资规模分别上升7.11%、下降0.43%及上升4.30%,各类投向占比基本稳定。债券投资方面,政府、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是50、上市银行最主要的债券投资类型,由上年末的51.53万亿元增长4.66%至53.93万亿元,对金融投资余额增长的贡献度接近60%。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债券为第二大债券投资类型,由2023年末的14.76万亿元增长9.46%至16.15万亿元,贡献度接近35%。除债券投资外,上市银行基金投资的规模持续 增 长,由 上 年 末 的 5.94 万 亿 元 上 升11.56%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6.63万亿元。同时,非标投资规模进一步下降,总规模由上年末的4.27万亿元下降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3.86万亿元。图图 16:上市银行金融投资结构:上市银行金融投资结构72%71%5%5%13%14%4%451、%3%3%1%1%2%2%2023 H22024 H15.增配债券及基金投资,非标规模 稳步压降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3 2H 2024 1H41%42%10%10%9%9%12%12%12%14%11%11%5%4%2023 H22024 H1其他非标资产基金企业债券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政府、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2023 2H 2024 1H2023 2H 2024 1H2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资产质量资产质量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62024年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整体关注类贷款率为1.80%,与上年末持平;逾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52、增长13.91%至2.67万亿元,逾期率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至1.50%;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85%至2.26万亿元,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27%。逾期率与不良率之间的“剪刀差”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上市银行整体的对公不良趋稳回落,零售风险暴露持续。上市银行应谨慎甄别客户信用风险及其变化情况,在追求资产增量的同时前置风险防范,妥善应对新增逾期贷款的资产质量变化。1.33%1.30%1.29%1.27%1.41%1.38%1.39%1.50%1.82%1.74%1.80%1.80%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率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1.风53、险指标稳中承压,逾期率短期 抬升图图 17:上市银行不良、逾期及关注类贷款变化:上市银行不良、逾期及关注类贷款变化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62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1.30%1.28%1.25%1.24%1.81%1.72%1.72%1.86%1.93%1.82%1.88%1.96%股份制商业银行1.33%1.31%1.30%1.28%1.10%1.08%1.14%1.23%1.72%1.66%1.71%1.66%大型商业银行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指标保持稳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农商行逾期持续高于不良,且短期差距有54、所扩大1.37%1.35%1.30%1.30%2.23%2.24%2.12%2.26%2.08%2.00%2.12%2.26%城农商行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率图图 18: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率变化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率变化2024年上半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增加5.35%至1.48万亿元,不良率由1.30%降至1.28%,核销及转出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20.18%至1,781亿元。自2022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逾期率持续低于不良率,但剪刀差逐渐缩窄。关注类贷款率出现周期性波动,风险指标较为稳定,但逾期贷款较不良贷款差额缩窄,未来仍需关注各项资产质量指标的变化。55、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增加2.15%至4,978亿元,不良率由1.25%下降至1.24%,核销及转出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2.49%至2,306亿元。逾期率由1.72%抬升至1.86%,逾期率持续高于不良率,差额短期扩大,需持续关注后续信用风险暴露情况。城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7.17%至2,860亿元,整体不良率稳定在1.30%,与上年末持平,核销及转出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9.97%至721亿元。但逾期贷款持续高于不良贷款,信贷资产质量仍存在较大压力。自2023年起,逾期率和关注率差额明显缩窄至同一比率。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56、 1H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8城农商行不良率分化延续。在42家上市城农商行中,截至2024年6月末,不良率在2%以上的由上年末的7家减少至6家,仍全部集中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本期不良率在1%以下的城农商行与上年末一致,为14家,仍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及成渝经济带。城农商行逾期率走势分化显著。42家上市城农商行中,29家逾期率上升,13家下降,且有8家逾期率在上半年上升0.50个百分点,风险暴露压力加大。城农商行风险指标区域分化延续。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珠江三角洲的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率均有所上升,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渝57、经济带表现稳健。银行家数银行家数贷款本金贷款本金亿元亿元不良率不良率逾期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1510,101(+9%)0.93%(-3bp)1.20%(+3bp)1.25%(+1bp)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63,739(+8%)1.36%(-3bp)1.82%(-1bp)2.05%(-6bp)中部地区中部地区62,473(+4%)1.96%(+12bp)3.63%(+57bp)3.83%(+71bp)成渝经济带成渝经济带41,930(+8%)1.02%(-3bp)1.37%(+5bp)1.42%(+4bp)西部地区西部地区51,390(+5%)1.73%(+6bp58、)3.04%(+49bp)4.22%(+18bp)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1,337(+3%)1.61%(+10p)4.84%(+87bp)4.53%(+16bp)东北地区东北地区31,026(+5%)2.69%(+1bp)8.13%(-15bp)5.24%(+60bp)总计总计4221,996(+7%)1.30%(0bp)2.26%(+13bp)2.26%(+14bp)表表 4:42家城农商行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地区分布家城农商行不良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地区分布注:上表中的地区包括范围如下长江三角洲: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中部地区: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和山西省;环渤59、海地区:北京市、天津市和山东省;珠江三角洲:深圳市、福建省和广东省;成渝经济带:四川省和重庆市;西部地区:贵州省、陕西省和甘肃省;东北地区: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2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注:已剔除部分未区分对公及零售业务不良额的银行。城农商行因数据统计范围变化,对比期数据存在重述。图图 19:上市银行对公及零售贷款不良率变化:上市银行对公及零售贷款不良率变化0.68%0.72%0.74%0.87%1.25%1.27%1.32%1.41%1.19%1.46%1.55%1.78%零售贷款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1.80%1.65%1.70%1.57%1.55%1.6260、%1.32%1.23%1.82%1.46%1.41%1.32%对公贷款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公司贷款方面: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公司贷款不良额达到1.5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82%;不良率1.47%,较上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从银行类型来看,除大型商业银行2023年末出现对公贷款不良率短暂上升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农商行的对公贷款不良率近两年来均持续下降。零售贷款方面:截至6月末,上市银行零售贷款不良额为6,6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34%,其中,按揭贷款及消费类贷款不良额增长最快。零售贷款不良率整体为1.61、09%,较上年末增长0.13个百分点,各类型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均较上年有所上升,风险呈持续暴露趋势,其中城农商行不良率短期快速上行。2.对公不良趋稳回落,零售风险 暴露持续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0房地产信贷投放提速,不良率回落,业务占比持续降低表表 5: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变化: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变化对公房地产贷款对公房地产贷款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当期变动当期变动规模(万亿元)规模(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3.844.094.695.027.04%股份制商业银行2.522.552.5062、2.624.80%城农商行1.171.221.211.264.13%占比占比大型商业银行7.60%6.99%7.49%7.33%-0.17%股份制商业银行13.47%12.56%12.20%11.92%-0.28%城农商行10.35%9.68%9.38%8.72%-0.66%不良率不良率大型商业银行5.15%5.02%4.58%4.40%-0.18%股份制商业银行2.91%3.42%3.14%2.80%-0.34%城农商行2.49%2.69%3.03%2.61%-0.42%注:部分上市银行对公贷款行业分布为境内银行余额口径,已剔除部分未披露不良贷款行业分布的银行。2024年以来,中央、地方密集63、出台各类房地产支持政策,包括建立城市房地产协调融资机制、取消或优化限购、降低首付比、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等,有助于释放市场需求、改善房地产融资环境。上市银行持续推动房地产行业风险处置。2024年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业贷款规模约8.90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整体的8.48%,较2023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对公房地产业贷款整体不良率为3.70%,较上年末继续下降0.25个百分点。2024年6月,人民银行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于配租配售。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已发放247亿元租赁住房贷款,后续贷款投放有望进一步加快。同时,各地64、方政府还在财税、土地、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了支持政策,这些都能起到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住房租赁产业商业可持续性的作用。31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截至2024年6月,58家上市银行的整体拨贷比为3.0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0.52%,较上年末上升0.39个百分点。各类商业银行的拨贷比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除大型商业银行外都出现一定下降,商业银行不良率持续下降。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资产核销及转让规模同比上升16.33%至4,808亿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农商行核销及转出金额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增加20.18%、12.49%以及19.97%,分别65、增至1,781亿元、2,306亿元以及721亿元。238.86%243.01%239.99%242.73%219.55%224.21%224.30%221.97%264.64%266.30%269.77%261.40%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拨备覆盖率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3.17%3.17%3.11%3.11%2.86%2.86%2.80%2.75%3.63%3.60%3.52%3.40%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拨贷比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图图 20:上市银行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变化:上市银行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变化66、3.拨贷比持续下降,城农商行拨备 覆盖率出现拐点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22023年7月起生效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阶段三金融资产,应当至少归为次级类,不良贷款规模及阶段三贷款应进一步趋同。截至2024年6月,办法实施落地适逢一周年。大型商业银行阶段三已减值贷款规模与不良贷款规模已高度一致,基本不存在错配。同时,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及近半数城农商行仍存在错配,且其中4家股份制银行及17家城农商行的错配金额于本年扩大,过渡期临近、经营状况波动等因素预计将对该等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更多挑战。截至上半年,58家上市银行阶段二贷款(即67、“信用风险显著上升的贷款”)较2023年末增长5.74%至4.64万亿元。除大型商业银行阶段二占比与“关注类”贷款占比出现短暂上升并回落外,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阶段二贷款与关注类贷款皆逐年增长,差额也在逐年增加,体现为阶段划分先于五级分类调整。银行应高度关注该等阶段划分早于五级分类调整的贷款及其对监管指标的潜在影响,关注存量延期还本付息项目的后续经营情况、房地产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及存在较大经营压力的企业后续风险化解效力及效果,结合前瞻性信息动态调整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及阶段划分,为满足办法的规定作出有序计划,充分利用存量资产过渡期,实现平稳过渡。注:城农商行因数据统计范围变化,对比期数据存68、在重述。已剔除部分未披露阶段划分的银行。图图 21:上市银行不良率及阶段三占比变化:上市银行不良率及阶段三占比变化1.36%1.33%1.29%1.29%1.85%1.86%1.65%1.70%城农商行不良率阶段三占比1.33%1.31%1.30%1.28%1.33%1.30%1.30%1.28%大型商业银行1.33%1.30%1.27%1.26%1.49%1.51%1.51%1.48%股份制商业银行图图 22:上市银行关注类及阶段二贷款占比变化:上市银行关注类及阶段二贷款占比变化2.02%1.92%2.07%2.22%3.32%3.43%3.63%3.80%城农商行关注类贷款率阶段二占比1.69、72%1.66%1.71%1.66%2.34%2.24%2.38%2.30%大型商业银行1.94%1.83%1.90%1.97%2.91%2.96%3.03%3.18%股份制商业银行2022 2H 2023 1H 2023 2H 2024 1H4.风险分类新规落地一周年,以分类 促进风险化解2022 2H 2023 1H 2023 2H 2024 1H2022 2H 2023 1H 2023 2H 2024 1H2022 2H 2023 1H 2023 2H 2024 1H2022 2H 2023 1H 2023 2H 2024 1H2022 2H 2023 1H 2023 2H 2024 170、H3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负债及负债及理财业务理财业务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4总负债总负债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规模(万亿元)规模(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150.60166.10170.46178.81 股份制商业银行58.4661.5862.7663.86城农商行33.8136.2037.3939.55 合计合计242.87263.88270.61282.22 同比增幅同比增幅大型商业银行3.08%10.29%2.62%4.90%股份制商业银行2.27%5.34%1.92%1.75%城农商行3.74%7.07%3.29%5.7871、%合计合计2.98%8.65%2.55%4.29%图图 23: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变化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变化2024年6月末,上市银行负债总额为282.2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1.61万亿元,增幅为4.29%。负债结构方面,客户存款占比仍然最大,是上市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但受监管机构叫停“手工补息”的影响,占比略有下降。表表 6:上市银行总负债增长情况上市银行总负债增长情况80%81%80%78%66%66%65%65%68%69%68%68%10%9%10%12%18%17%18%17%13%12%13%12%5%5%5%5%12%12%11%12%13%13%12%13%2%2%3%2%72、2%2%4%3%4%4%5%5%3%3%2%3%2%3%2%3%2%2%2%2%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客户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央行借款其他负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1.负债规模稳定增长,客户存款占比略有下降3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6月末,上市银行客户存款余额为208.1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56%,增速有所回落,其中城农商行存款增速达5.91%。期限方面,2024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至61%,定期存款增速加快至5.7573、%,显著高于整体存款增速。受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可以预见未来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将延续,银行资金成本管理仍面临挑战。结构方面,居民储蓄意愿继续攀升,零售存款规模增长至105.40万亿元,占比上升至51%,大型商业银行零售存款增速较显著。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该倡议要求各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该举措有助于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并进一步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近期,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74、2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将为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并引导中长期存款利率继续下行。图图 24: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及定期存款占比变化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及定期存款占比变化单位:万亿元54%57%59%60%56%56%58%59%63%65%67%69%117.0646%129.9443%131.7941%135.5640%36.7244%39.1844%39.0742%39.7741%21.6437%23.5535%23.9733%25.8931%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20222H20231H20232H20241H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75、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注:上图中存款余额不包含应付利息。2.存款增速回落,定期和零售存款增幅显著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650%49%49%48%43%45%47%48%7%6%4%4%20222H20231H20232H20241H公司存款零售存款其他存款城农商行4.25%11.50%4.63%11.29%-2.35%4.18%-3.52%1.39%2.43%8.33%1.79%5.91%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定期存款增速活期存款增速存款增速4.97%6.09%3.14%3.45%-2.49%7.49%-4.64%-0.49%1.776、0%6.17%0.25%1.93%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4.35%18.44%4.42%5.27%1.31%2.38%-2.59%-0.61%4.19%10.37%1.41%2.12%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图图 26:上市银行存款增速变化上市银行存款增速变化42%43%42%41%55%54%56%58%3%3%2%1%20222H20231H20232H20241H大型商业银行68%67%66%65%28%29%31%32%4%4%3%3%20222H20231H20232H20241H股份77、制商业银行图图 25:上市银行存款结构变化上市银行存款结构变化3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较2023年末 增 加 6.43%,较 2023 年 同 期 增 加12.55%。受监管机构叫停银行存款“手工补息”造成的“存款搬家”等影响,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回升。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支,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截至6月末,共存续理财产品4万支,较2023年末增加0.49%,较2023年同期增加7.99%。在理财产品净值78、化方面,截至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84万亿元,占比为97.61%,较2023年末增加0.68个百分点,较2023年同期增加1.67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人数达到1.22亿,较2023年末增长6.65%,较2023年同期增长17.18%。从结构上看,理财市场仍然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人数为1.20亿,占比为98.74%。2024年上半年,理财公司持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28家的理财产品开拓了母行外其他代销渠道,代销金额占比进一步提高。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场共511家79、机构代销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2023年末增加20家。图图 27:理财产品结构变化理财产品结构变化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17.420.3926.9627.7226.424.3125.9727.848.465.412.041.431.251.030.830.683.903.973.633.563.473.713.984.003.13.64.1051015202530净值型产品的存续规模非净值型产品的存续规模存续支数(右轴)存续规模(万亿元)存续支数(万支)3.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回升,产品 收益率回落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8理财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80、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通过多种途径服务实体经济。2024年6月末,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过2,7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理财市场上半年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支,累计募集资金超过360亿元。从产品运作模式看,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为20.13%,较2023年末小幅下降0.84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03至392天之间,较2023年有所拉长。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统计,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回落至2.80%,较2023年末81、下降0.14个百分点。上半年,受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收益率下行影响,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下半年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以及叫停“手工补息”的监管措施持续推进,预计将驱动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降。产品运作模式产品运作模式2023 2H2024 1H变动变动规模(万亿元)占比规模(万亿元)占比规模(万亿元)占比封闭式产品封闭式产品5.6220.97%5.7420.13%0.12-0.84百分点开放式产品开放式产品21.1879.03%22.7879.87%1.60+0.84百分点合计合计26.80 100.00%28.52100.00%1.72-表表 7:82、理财产品规模及变动理财产品规模及变动图图 28: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3.61%2.09%3.39%2.94%2.80%2022 1H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3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资本管理资本管理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017.54%16.84%17.49%18.33%13.43%13.29%13.56%13.63%13.90%13.65%13.78%13.83%15.92%15.45%15.91%16.38%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83、大型商业银行城农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银行整体12.25%11.60%11.97%12.31%9.67%9.56%9.77%9.79%9.64%9.52%9.79%9.89%11.15%10.73%11.06%11.26%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满足资本充足的要求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资本新规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进行了变革,大幅提高了第三支柱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时,资本新规构建了差异化的资本监管体系,使资本监管与84、银行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有助于提升银行资本管理的效率。资本新规实施后,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稳中有升。截至6月末,58家上市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00%,资本充足率为16.38%。相比于2023年末,分别上升20个基点、26个基点和47个基点。得益于持续的外源性资本补充,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上升34个基点、43个基点和84个基点。58家上市银行中,36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得以提升,占比达62%。图图 2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图图 31: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13.99%85、13.22%13.67%14.10%11.06%11.00%11.311.38%11.46%11.20%11.50%11.58%12.85%12.34%12.74%13.00%2022 2H2023 1H2023 2H2024 1H图图 30: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1.资本新规正式实施,资本充足率 普遍回升41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3,100 2,250 3,260 1,200 300 1,300 250 150 840 50 40 1,000 210 140 240 39350 40 420 20221H20231H20241H20221H20231H20241H20286、21H20231H20241H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可转债5,100 亿元2,980 亿元7,213 亿元20221H20231H20241H图图 33: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情况(亿元)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情况(亿元)图图 32: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金额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金额近年来,银行利润增速放缓,导致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有所下降。为缓解资本压力,银行主要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共募集资本约7,21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同时,今年银行存量二级资本债面临赎回高峰,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节奏。为 满 足 总 损 失87、 吸 收 能 力(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TLAC”)监管要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已于今年完成首次TLAC债发行。后续,为满足 全 球 系 统 重 要 性 银 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G-SIBs”)达标要求,TLAC债券发行规模或将进一步提升。TLAC债券的引入也将有助于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降低系统性风险。2.资本募集规模全面回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城农商行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218.33%13.40%13.63%资本充足率截至2024年6月末,58家88、上市银行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口径下计算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均能满足资本新规的监管要求。7.5%*上图横线:资本新规要求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应达到的最低监管要求,不包含系统重要性银行额外的附加资本要求和杠杆率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根据其所处档位附加资本要求区间分别为1%至3.5%以及0.25%至1.5%,若商业银行同时被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不叠加,采用二者孰高原则确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满足杠杆率要求的基础上,应额外满足附加杠杆率要求,附加杠杆率要求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的50%,由一级资本满足。图图 34:2024年上89、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情况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情况7.29%6.99%6.73%杠杆率4%12.31%9.63%9.7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10%11.29%11.38%一级资本充足率8.5%10.5%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农商行3.上市银行满足资本新规管理要求4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专栏一:银行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2024年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90、构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决策部署。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提出扩大大型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旨在鼓励银行及下设投资公司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科技创新领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发展科技金融,进一步增强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大幅提升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91、金,持续优化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总体来看,当前银行业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程度还远远不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金融资源有待更加及时、有效、充足地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中。大量科创企业不仅面临着与传统小微企业“融资短、快、急、难”相似的困境,同时还具有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轻资产、高风险等传统信贷技术难以评估的特有经营属性。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供给相对有限,“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的问题依然存在。做实“科技金融”大文章,银行业可以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构建精准营销链路、搭建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创新内部管理机制等四方面入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综合92、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服务对于银行而言,基层客户经理往往关注特定企业的特定需求,缺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金融服务的理论指导。在科技型企业提出非信贷需求时,银行如果不具备链接到对应资源的能力和渠道,就会导致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面对挑战,银行应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合力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4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担保方式与传统企业相比,科创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大,但除了技术、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以外,科创企业可作为担保提供给银行的其他类型资产寥寥无几,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银行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有诸多顾虑。在这种情况下,93、银行需要打开思路,可以通过拓展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引入融资担保公司、拓展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创新型担保方式,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规模和质量。投贷联动机制投贷联动机制对于新兴行业中具有较快成长潜力且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以及科技型企业中技术前景良好的轻资产企业,如人工智能、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企业,较适合采用投贷联动的方式。前文提到金管局关于扩大大型银行下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举措,亦有助于促进内部投贷联动的发展。对银行而言,可以通过内部投贷联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服务更多科技型企业。构建精准营销链路银行线下业务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为了更好地强化前端客户营销、批量导入客户以94、及从源头上锁定客户,线上批量获客已逐步成为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场景化的批量获客需要银行将账户或支付类业务融入某个行业、某个平台或者某个细分领域,通过合作方的经营场景开展“合伙”经营,借助各类线上或者线下的营销活动连接客户的场景需求,实现与客户的关联,为客户提供各类场景化服务。针对科创型企业而言,批量获客渠道主要分为名单挖掘、平台批量获客以及供应链批量获客三大类。名单挖掘:名单挖掘:近年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逐年扩容,按照申报级别分为县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按培育梯度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银行在布局“专精特95、新”赛道时,可以沿着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构建潜在客户资源池,提前储备优质中小企业,深度挖掘专精特新企业和重点攻坚冠军企业。平台批量获客:平台批量获客:常见的平台类场景包括政府与机构渠道、开发园区与科技园区、专业交易市场、商业街、协会商会等。其中,政府与机构渠道由于其数据标准化及线上化程度高,数据可信度高,且政府在部分场景下承担担保责任,尤为受到金融机构欢迎。供应链批量获客:供应链批量获客: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大企业信用嫁接,如担保、无条件付款承诺、确权、提供真实交易数据等方式,为上下游企业贷款提供增信。在获得批量客户名单以后,银行还需要考虑对名单进行精准筛选,找到符合96、银行投放目标、资质好、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其次,挖掘客户营销线索,对客户触达和转化过程进行数字化赋能。最后,根据客户的画像特征,匹配产品服务。4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搭建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在实操过程中发现,一家科创企业虽然有大量的专利产出、科研投入和实验室、产学研基础等科技创新成果和资源,但是因为“资金流”的产出往往滞后于“技术流”的特点,相当一部分科创企业在短期内表现出“技术流”强而“资金流”弱,基于“技术流”的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应运而生。与传统依赖企业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不同,科创能力评价体系更加关注科创企业最重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潜力,有助于银行更加准确地把握科创企业的风险点,推动97、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可从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研发投入、科研团队实力、产学研情况、高管团队、科技资质、所获奖补、融资轮次和规模、企业所属细分产业等多维度入手,选取针对性强、关键性高、可量化的指标,给予企业科创能力评价等级,刻画统一、精准的企业科创能力画像。创新内部管理机制设置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设置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要充分考虑属地资源情况,同时因地制宜设计配套的营销方向策略。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金发【2024】2号),指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规范建设98、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专注做好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在评估专营机构选址时,可结合当地科创企业资源和传统企业的发展密集程度进行综合判断。专营机构需要避免风格偏离及脱离科技服务目标,在科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设置试点行作为专营机构,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完善尽职免责机制银行应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出台具有切实可操作性的指引政策,制定本行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和判例库。定期评估并及时更新制度要求,确保能紧跟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的步伐,为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银行还应优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理顺信贷前中后台全流程和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权限,明确个人尽职达标底线。业绩考核机制建99、议业绩考核机制建议银行应逐步探索较长周期的针对科技金融贷款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针对科技金融从业人员的专门晋升通道。一方面,可以综合业务人员丰富的从业经验,保证业绩考核标准设置的合理性,提升从业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并积累一批具有科技金融知识储备和眼光的高水平专业人员。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6总结与展望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重大变革,科技创新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关键因素,掌握科技创新的先机就意味着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和优势。银行想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不能仅仅关注于开发科技创新信贷产品,更重要的是寻求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核心企业等多方合作,集齐人才、100、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核心要素。此外,还需要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综合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为科技创新的新赛道提供支持,发挥金融力量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6(本文由陶欣、俞婧撰写)4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专栏二:“AI+金融”模式在银行业的应用及问题应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不断发展与迭代,“AI+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金融机构纷纷将AI融入到日常管理、客户服务、交易监管等多个领域。银行作为“AI+金融”的主要需求方和提供方,深度认可AI的技术101、价值以及对业务经营管理变革的意义。未来,AI将进一步成为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顶层战略和关键战术。我国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AI的规范应用,并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列举了AI在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示例,并提出相关应用问题及建议。AI在银行业的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利用机器模拟人类意识、思维和行为,通过计算、学习、推理、决策等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和产生结果的技术。按照技术形式的不同,AI可以划分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知识图谱和大模型等。在银行业,AI应用包括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层次。计算智能强调机器具有快102、速计算和记忆存储的能力。感知智能强调机器具有与人类近似的沟通和互动方式,具备听觉、视觉或触觉等感知能力。认知智能强调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思考,通过生成假设技术,具有多种方式进行推理、预测或决策的能力。银行作为“AI+金融”的主要需求方和提供方,深度认可AI的技术价值以及对业务经营管理变革的意义。领先银行已经从企业级层面或领域级层面开展AI发展规划,提出“推广全民AI”“建设AI银行家,认知智能助力数字化转型”以及“对标金融科技公司,AI全布局”等目标,提高AI应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未来,AI将进一步成为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顶层战略和关键战术。4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103、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48某国有银行以打造“全球领先AI银行”为目标,持续完善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创新体系,在全国较早规划和推进MLOps和AIOps转型。该行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建设“技术标准统一、资产沉淀共享、运营持续迭代”的企业级AI研发和应用体系。通过夯实AI公共能力之“基”、降低AI应用门槛之“器”、建立AI资产沉淀共享之“法”、形成模型运营迭代之“术”,该行先后投产了一大批数据模型和AI技术应用,重点覆盖客户营销、业务风控、运营管理、行政办公、科技研发等领域,目前已累计投产3,000个以上AI智能模型。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和AI应用,始终坚持在产品、服务、技术104、和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成立了拥有300人的人工智能专业团队,专门负责AI研发、数据建模、算法分析等工作,大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模型和工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建设自主可控大模型平台和企业级AI平台,赋能业务拓展,提升管理质效。某头部城商行广泛应用数据挖掘、计算机听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识别、知识图谱等AI技术,提升底层决策数据建模能力,人工智能快速渗透到各个关键业务场景,AI应用从单一数据挖掘拓展到认知感知技术结合的混用模式。该行利用企业级AI平台,累计构建投产了400个以上的数据智能模型、150多项AI智能服务、560多个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充分助力该行在营销拓客、风险管控、智能客105、服、智慧运营等领域实现数智应用。我国规范AI在银行业应用的主要监管政策2022年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号),指出银行机构要大力引进和培养AI人才,丰富智能金融场景,推动个人金融业务营销、交易、服务、风控线上化智能化,利用AI优化风险管理系统和提高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数据治理智能化、系统运维智能化。同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发【2021】335号),指出AI技术金融应用成效显著,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要坚持“智慧为民”原则,抓住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106、深化应用,打造场景感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慧金融新业态,实现金融服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2022年11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协会团体技术报告人工智能模型风险管理框架(TR/CBA 1062022),对AI模型风险管理措施划分为三个级别,旨在提高AI模型在银行业应用的风险管理能力。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治理、服务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要求,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4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AI在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示例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AI应用可以分为单一技术应用和多种技107、术综合应用,且后者愈发成为银行业中AI应用的常见情形。当前,AI应用已经渗透到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结合普华永道长期服务于银行业的经验实践,以下分别从渠道管理、客户营销、产品管理等八个领域进一步说明。渠道管理:渠道管理:领先银行规划和实施全渠道转型,建设客户渠道和员工渠道统一的智能化全渠道平台和中台,投产一大批智能化应用。例如在渠道交互方面,利用数据和AI技术所建立的策略、规则、模型、工具、机器人等,可以实现智能化的业务介入、业务交易、服务预约、产品投放、信息检索、数字员工、坐席辅助、网点展示、网点互动等。客户营销:客户营销:领先银行一方面采集客户基本信息、关联信息、交易信息、行为信息、108、风险信息和归属信息等,建立客户中台,基于多维度的客户信息采用复杂算法构建客户视图和画像,并对客户进行智慧洞察分析,如自动价值信息识别、精准关系分析、智慧财务情况解读、机会挖掘等。另一方面,基于“数据+AI”驱动的理念,构建基于“获客、活客、提客和留客”的客户全生命周期智慧经营体系、客户旅程管理体系和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并通过大量的智能策略、规则、模型和平台来实现营销活动中自动化或智能化的精准营销、活动营销、名单营销、事件营销、流量营销、权益营销、社区营销、裂变营销等。产品管理:产品管理:领先银行鼓励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产品创新,充分利用标签和模型,结合业务场景进行数据产品化模式重构,打造数字化的产品109、“工厂和超市”,推动数据和AI驱动的产品创新,打造产品谱系,充分结合业务场景,实现产品模式的快速迭代,形成全领域多样化的产品中心,投产一大批智能化应用。例如,智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产品实践调研、智能流水线式产品装配、自动产品运行监控、自动化产品数据分析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领先银行打造面向前、中、后台的统一风控大脑,实现全行零售、对公、交易银行等各业务部门的风控一体化发展,建立了涵盖线上业务全流程的模型、策略、规则等工具的智能风控体系,投产一大批智能化应用。例如在信用风险方面,建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策略、规则、模型和工具,以及智能征信解读、智能财报解读、智能年110、报解读;在操作风险方面,进行身份智能识别、生物探针验证、精准团伙欺诈和智能员工行为排查等。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0合规管理:合规管理:领先银行建立健全智慧合规体系,在法律、合规、内控、案防、反洗钱或消保等领域建立智能化的策略、规则、模型、工具和系统,进入智能合规工作新阶段,投产一大批智能化应用。例如在日常合规工作方面,可以进行智能监管政策解读、监管规则数字转译、自动法律文书识别分析、智能合规审核、智能合规检查、智能敏感信息排查、自助合规咨询;在反洗钱方面,可以进行精准洗钱网络构建、洗钱关系图谱、自动身份信息录入和核查、自动大额交易报送、自动可疑交易识别;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可111、以进行智能消保审查、客户情绪识别、客户投诉预测、精准消保宣传教育等。运营管理:运营管理:领先银行构建全流程、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数智运营环境,建设AI运营中心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作业中心,实现人工智能变革和深度智慧运营。领先银行打造出智慧账户管理、智慧现金营运、智能支付、智慧结算清算、智慧运营风控、智能客服、自动对账、智慧运营分析等运营数字化产品,AI技术充分应用到网点、柜面、共享作业,以及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运营操作活动,例如刷脸取款、自动跨行及跨境查询查复、自动国际收支申报、网点人员精准分配、远程银行业务流量精准预测等。办公管理:办公管理:领先银行定义新旧办公环境的模式、边界和112、内涵,重构办公的空间、流程、设备等,实现企业运转数智化新常态,投产一大批智能化应用。例如自助制度知识问答,即把制度汇总形成知识库,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想要查询的制度规定,机器人或系统自动给出结果。除此之外还有智能文字翻译校对、自动编制工作计划、自动会议纪要撰写、自动邮件生成、自动任务提醒、智能文案海报设计、智能活动方案策划、日志数据文本挖掘、智慧会议室管理、智慧工位管理、智慧通行管理、智能陪练管理等。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领先银行在科技治理、架构管理、项目管理、需求管理、研发管理、运维管理等领域推动智能化转型,投产一大批智能化应用,实现AI智慧再造。例如在研发方面,引入和使用傻瓜式、自助式或专家式113、的智能开发工具、自动代码生成工具、智能代码扫描工具、自动测试工具;运维管理方面,构建AI运维数据集市、建立AI运维模型、投产AI运维工具,支持自动化异常检测、应急分析、批量预警、趋势预测、根因分析、问题处理、系统变更、资源调拨等。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051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1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AI在银行的应用问题及建议银行在应用AI的过程中时常遇到目标不清晰、创新方向不明确、应用场景单一、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应用价值无法凸显、存在风险暴露等缺陷,也面临在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工作中提升AI应用的广度、深度或精度等问题。普华永道建议银行机构可以优先114、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找准场景应用发力点找准场景应用发力点,业务价值是目标业务价值是目标。实际业务价值是检验AI应用效果的标准,可以建立健全AI应用的业务场景清单,分阶段落地清单中的应用,推动持续释放业务能效;推动AI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找准场景应用发力点,实现业务价值指数级增长的目标。打造全面智能新局面打造全面智能新局面,规划和机制保障是关键规划和机制保障是关键。一方面开展AI发展规划,提出AI战略举措,明确AI落地路径,打造AI文化;另一方面建立端到端的AI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的体系,明确属主和责任,建立引进、研发、应用、评价和考核管控机制,在强化AI应用的同时防范风险。构建数智核心竞115、争力构建数智核心竞争力,人才人才、数据和平台是基础数据和平台是基础。打好地基才能盖高楼,大力选用育留智能化人才是银行AI应用自主创新的法宝;海量高质量数据是AI应用更广、更深和更精的元素;业务高可得、强应用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敏捷化、规范化的管理平台是构建智能竞争力的基座。(本文由李伟斌、萧达仁撰写)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2宏观经济环境我国银行业跨境金融业务当前正处于充满机遇的发展阶段。宏观环境方面,积极因素不断显现,从海外需求到产业扩张,再到自贸区建设,各方面都有力地支撑了跨境金融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看,一是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新机遇。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中国产业的116、供给优势显著,海外市场的需求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盈利支撑和投资机会。二是跨境产业扩张迅速。政策的支持和行业规范的建立为跨境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巨大,跨境电商迅速兴起。三是自贸区经济展现出特有的活力。例如上海自贸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为跨境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能和新的机遇。专栏三:银行业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新趋势与关键策略解析我国银行业跨境金融业务在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目前正处于充满机遇的政策红利阶段,积极因素不断显现,跨境电商的迅速兴起和银行业境内外协同发展的需求为跨境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银行应充分把握政策窗口期,结合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的大趋势,开拓金117、融服务的新赛道。同时,银行跨境金融业务还需谨慎应对潜在风险,确保稳健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25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跨境金融监管政策概览整体来说,我国银行业跨境金融业务的监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建设期和政策红利期,当前正处于第三阶段,监管政策利好频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萌芽期(2001年年-2012年年)该阶段监管侧重事后管理。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受多边贸易规则的限制,跨境金融处于有限开放状态,监管较为严格。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建设期建设期(2013年年-2019118、年年)2013年我国正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年,国家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立,首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推出,率先试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随后,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布局逐步完善,先后六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21个自贸区,涉及21个省份的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形成了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高水平改革开放新格局。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政策红利期政策红利期(2020年之后年之后)2020年之后,跨境金融政策红利逐步释放。2020年,中央首次提出“119、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由贸易区账户管理政策、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管理以及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利好政策频出,国家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均体现出国家政策对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的支持。银行应充分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支持中国品牌打造海外影响力,开拓金融服务新赛道。53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4银行业跨境金融业务创新趋势(一一)跨境电商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是银行业跨境金融业务的创新前沿场景之一。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居民消费习惯线上化趋势显著,为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铺设了道路;另一方面,我国相继推出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如120、2024年6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提出畅通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提出畅通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优化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优化服务模式,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优化跨境电商资金结算服务、支持海外仓建设及全国跨境电商试验区扩展等举措。新政策的出台不仅为跨境电商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银行业服务跨境电商指明了方向。当前,跨境电商正处于充满机遇的发展阶段。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之下,跨境电商产业链的丰富生态为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业务切入点。银行可以面向电商卖家、平台、121、物流、仓储、货代、广告、金融及技术服务平台等全链条参与者,提供一系列创新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跨境结售汇,以优化资金流动效率;信贷与权益类产品,以满足企业境内外资金融通需求;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以及针对海外仓建设的融资支持,从而全方位助力跨境电商企业稳健成长。这些举措不仅便利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也有助于促进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张与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契合国家政策导向。银行在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同时,需谨慎应对潜在风险,确保稳健发展。跨境电商卖家独特的运营模式,如小额高频交易、轻资产经营等,使得资金与货物的真实性验证成为关键。加之跨境电商在经营中受电商平台规则影响122、较大,一旦遭遇平台封号等事件,卖家的回款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其还款能力。此外,跨境电商还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反洗钱等合规要求,都可能对卖家的持续经营造成冲击。因此,银行在设计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方案时,必须将风险管理纳入考虑范围。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45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普华永道建议支持跨境电商的银行业跨境金融业务场景解决方案如下:通过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获取更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如引入保险、担保等第三方提供增信,以减轻潜在风险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持续优化123、金融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确保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把握跨境电商场景下的业务机会,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向更高水平发展。(二二)境内外协同境内外协同目前,许多国内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已积极在海外市场进行布局,设立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这一趋势对于银行境内外监管合规要求逐渐提高,加之市场环境差异明显,赋予了境内外银行不同的展业禀赋,也为银行创造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然而,如何有效管理和协同遍布全球的机构成为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境内外协同在跨境金融业务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境内外协同能够加强客户粘性加强客户粘性,拓展拓展增量客户增量客户。境内外银行业监管环境不同,因此能够提供的业务也存在差异。充分利用124、境内外银行各自的优势展业,能够满足客户更灵活的资金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同时,境外布局能够协助银行将服务网络覆盖到更广泛的全球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境内外协同能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前,银行传统业务的息差空间被压缩,相比之下,跨境金融呈现出更大的展业空间和相对可观的息差收益,但其交易结构更为复杂,对银行业务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境内外协同可作为银行保持盈利能力的发力点之一,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实现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为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55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6银行实现跨境金融业务境内外协同的关键策略包括:在集团层面,确立清晰的协同战略,125、为境内外协同奠定基础。在业务能力层面,总结境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客户,充分使用现有协同产品,深化境内外机构间的业务模式共识,打通协同产品的内部流程,并结合客户及产品,设计特色化协同业务场景。在支撑体系层面,一是做实商机管理机制。支持境内外机构实时发布、认领商机,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建立商机保护机制,缓解利益冲突。二是协同机制设计。加强宣导,明确自上而下的从管理层到市场端再到后台的宣导协同机制。设计激励机制,提高境内外机构客户经理开展协同业务的积极性。三是系统建设。建立涵盖商机管理、考核管理、客户管理功能的平台,实现协同业务线上化管理,以系统赋能协同业务。四是完善组织架构。在股权管理基础上配合业务管126、理,整合集团资源,发挥多牌照优势,更好地服务协同业务的发展。展望未来,银行跨境金融业务有望在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并将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6(本文由李伟斌、杨迪和肖丁撰写)57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附录附录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58本报告中所涉及的主要财务数据统计标准解释如下:本报告中所涉及的主要财务数据统计标准解释如下:1.金融投资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127、业和其它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款。3.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4.已发行债务证券包括:次级债、二级资本债、可转换公司债、绿色债券、金融债、混合资本债、存款证和同业存单等债务工具。5.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与期末总资产平均余额;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按照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 年修订)的相关规定计算。6.净利差=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计息负债付息率;净息差=利息净收入/平均生息资产7.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8.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客户贷款128、余额;关注类贷款率=关注类贷款余额/客户贷款余额;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客户贷款余额9.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拨贷比=贷款减值准备余额/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11.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各分项数据之和与总数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上市银行财务数据统计释义5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张立钧张立钧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86(755)8261 审计服务审计服务59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129、与展望何淑贞何淑贞 北京北京+86(10)6533 朱宇朱宇 北京北京+86(10)6533 胡亮胡亮 上海上海+86(21)2323 谭文杰谭文杰 香港香港+852 2289 童咏静童咏静 上海上海+86(21)2323 审计服务审计服务陈岸强陈岸强 深圳深圳+86(755)8261 叶少宽叶少宽 深圳深圳+86(755)8261 马颖旎马颖旎 上海上海+86(21)2323 普华永道联络人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602024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60咨询服务咨询服务王建平王建平 上海上海+86(21)2323 郝帅郝帅 北京北京+86(10)6533 周莹周莹 北京北京+86(10)6533 张挺张挺 上海上海+86(21)2323 姚家仁姚家仁 香港香港+852 2289 康杰康杰 北京北京+86(10)6533 税务服务税务服务黄文辉黄文辉 上海上海+86(21)2323 本期专栏联系人本期专栏联系人陶欣陶欣 北京北京(专栏一)(专栏一)+86(10)6533 李伟斌李伟斌 上海上海(专栏二和专栏三)(专栏二和专栏三)+86(21)2323 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2024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及/或普华永道网络中各自独立的成员机构。详情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