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24香港长者于大湾区社区安老的现况与挑战-质性研究报告(繁体版)(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24香港长者于大湾区社区安老的现况与挑战-质性研究报告(繁体版)(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質性研究報告2024年9 月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 目錄 研究簡介 訪談結果分析:港人於大灣區養老遇到的阻力 總結 訪談結果分析:回大灣區養老的先決條件 訪談結果分析:大灣區養老的吸引因素 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的基本統計數據1.1研究背景P.11.2研究方法P.21.3訪談內容P.21.4研究限制P.35.1就醫問題P.135.2長期照顧的安排P.155.3對社會服務的認知問題P.165.4社交問題P.176.1訪談所得P.186.2加強講解大灣區養老的政策及現況P.196.3加強對移居大灣區港人的醫療支援P.196.2、4協助長者建立社會網絡及適應內地生活P.206.5研究與評估P.20附錄P.214.1內地的生活經驗與聯繫P.104.2住屋問題P.114.3與家人的聯繫P.123.1分析 P.73.2生活成本低 P.73.3整體生活質素理想P.93.4重視社區關係P.92.1居於內地的長者人數P.42.2有意於大灣區養老的香港長者人數P.51564321研究簡介1雖然現時社會討論大灣區養老時,較集中討論院舍照顧的問題,但實際上居家安老同樣作為兩地政府的政策目標(見於安老事務委員會的安老服務計劃 方案1,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於 2021 年介紹2,中國的養老模式形成 9073格局,即 90%左右的3、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本研究的範圍聚焦在香港長者在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由於社區生活環境及生活成本的不同,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認為鼓勵長者於大灣區養老,是一個有助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亦有助香港舒緩人口老化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因為社會網絡、醫療及服務配套,以至生活文化習慣差異的原因,有不少意見認為長者要於大灣區養老其實仍面對阻礙。要分析上述兩種意見,我們一方面可從已於大灣區養老的港人長者為入手點,分析他們實際的生活現況、他們選擇回內地養老的原因,以及當中遇到的困難。另一方面,我們訪問了居於香港的港人長者,理解他們如何考慮大灣區養老的選擇,且4、當中涉及的引力及阻力。現時有關港人於內地社區養老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將透過質性研究的方法對此議題作初步探索。本報告的第一章為簡介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則簡單闡述現時港人於大灣區養老的統計數字,使讀者對此議題有概括性的了解。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則是從訪談所得的資料,分別從大灣區養老的吸引因素、港人考慮到大灣區養老的先決條件,以及港人於大灣區養老後實際上遇到的困難作出分析。第六章則是總結以及建議未來研究及政策討論的方向。本研究只為探討港人於大灣區養老議題的開端,期望藉此探討香港進一步推動港人於大灣區養老的可能性,以及當中所需的政策及服務配套,最終可以讓長者選擇更多不同的養老方案,提升他們的生活5、質素。1.1.11.1.21.1.31.1.4在本港人口高齡化日趨嚴峻的背景下,香港政府早於 1997 年開始,就應對本港長者跨境養老需求推行各項支援措施,加上近年香港與內地政府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更多合作,香港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大灣區養老)成為近年社會熱門議題。1.1 研究背景1.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工作小組安老事務委員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瀏覽自:https:/www.elderlycommission.gov.hk/tc/about-us/elderly-services-programme-plan/2.央視新聞客戶端(2021 年 4 月 8 日)。國家衛健委:我國養老呈“90736、”格局約 90%老年人居家養老。央視網新聞。瀏覽自:http:/ 質性研究報告本研究的調查資料主要透過深入訪談及焦點小組取得,研究於 2023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間進行。當中包括 5 個個人訪問、1 個雙人訪問(夫婦一同受訪),以及 4 個焦點小組訪談,受訪長者總人數為 22 人。受訪長者中有 5 位於訪談時居於香港,其餘 17 位則居於內地。居於香港的長者透過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招募,而居於內地的香港長者則主要透過兩間機構協助招募,分別是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及新家園協會。訪談分別以電話訪談(約 30 分鐘至 1 小時)及面談形式(約 1.5 小時至 2 小時)進行。受訪對象包括於內地生活的7、港人長者以及於本港生活的港人長者,兩組受訪對象招募條件如下:i)居於內地的香港長者 在內地生活的 55 歲或以上長者(包括廣東及福建計劃參加者、任何居於內地社 區的長者等),不包含現時居於院舍的長者 已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不少於 1 年 在過去 1 年中在內地居住 6 個月或以上(包括游離養老3及長居內地人士)ii)居於香港的長者 60 歲或以上在香港生活的長者,不包含現時居於院舍的長者 對於在大灣區安老有或沒有明顯意願均可參與訪談 已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不少於 1 年最後,在我們邀請的 22 位長者中,當中有 17 人屬於居於內地的長者,5 人為居於本地的長者,當中 4 男 18 女。在居於內地的組8、群中,年齡介乎 57-83 歲,超過 7 成半是於內地居於 20 年或以上,當中有約 4 成獨居,4 成與配偶同住,有 1 成與親友同住,其餘為與子女同住。至於生活於香港的組群,年齡則介乎 60-65 歲,當中 2 位獨居,3 位與子女一起居住(詳情見附錄)。兩組長者的訪談內容大致相同,訪談主要通過 7 個範疇了解長者的生活經驗及狀況,以及了解長者考慮或不考慮到內地安老的原因及顧慮。當中包括:移居的考慮因素、兩地聯繫、醫療護理、社區照顧及服務、住屋、社交生活和未來展望(詳見表一)。此外,本研究亦會邀請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填寫一份他們日常生活開支的表格,以了解他們的開支狀況。1.2 研究方法219、.3 訪談內容3.游離養老指長者在香港和內地都有居所,而每年逗留內地的時間超過一個月。1.2.11.2.21.2.31.3.1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3表一:居於內地的香港長者及居於香港長者的訪問範疇範疇/長者群組居於內地的香港長者居於香港的長者移居的考慮因素選擇在內地安老的主要原因喜歡或不喜歡內地生活的哪些方面對於在內地安老有或沒有意欲的主要 原因對於在內地安老有甚麼顧慮或擔心喜歡或不喜歡內地生活的哪些方面兩地聯繫有否於內地工作或生活的經驗有否家人或親友現時或曾經在內地居住有多常來往香港有否於內地工作或生活的經驗有否家人或親友現時或曾經在內地 居住有多常來往內地醫療10、護理現時的就醫習慣及經驗認為有甚麼措施能支援在內地時的醫療護理 需要曾否於內地看醫生(中醫/牙醫等),經驗如何認為有甚麼措施能支援在內地時的 醫療護理需要社區照顧及服務曾否在生活中遇過需要求助的情況,當時如何 解決曾否使用或是否知道任何在內地的社會服務或 公共服務認為有甚麼社會服務可以支援在內地社區生活認為有甚麼社會服務可以促使或協助 在內地社區養老是否認識內地的社會服務或公共服務住屋如何解決住房需要如何解決住房需要社交生活日常生活中有多常接觸親戚朋友是否滿意現時的社交生活認為社會服務機構可以如何協助促進社交生活不適用未來展望於未來的展望,特別是如何應付長期照顧需要於未來的展望,特別是如何應付11、長期 照顧需要本研究探討港人在大灣區養老的各種現況及其考慮因素。由於為質性研究,因此未能歸納出香港長者大灣區養老的整全現況。此外,由於研究規模所限,本研究在構思抽樣框架時,未能把不同對養老決定有潛在影響的因素(如階級、性別、年齡、身體機能的缺損程度等),均列入抽樣的考慮範疇。在決定樣本數目時,亦未能夠達至一般質性研究所要求的飽和(saturation)狀況。因此本研究只能視為有關議題研究的起點。更多與港人於大灣區養老現況、相關的考慮以及阻礙因素,仍有待未來的研究進一步發掘。1.4 研究限制1.4.1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的基本統計數據22.1 居於內地的長者人數本部份將透過過去從不同調查所得的統計數12、據,描繪出現時香港長者於大灣區養老的整體現況,當中包括現居於大灣區的香港長者人數及特徵、有意在未來到大灣區養老的長者數目,以及驅使他們在大灣區養老的原因。港人在內地養老本身並不是一個新的現象,隨著香港與內地日漸融合,現時有不少港人於內地生活,當中包括 65 歲或以上長者。雖然現時並沒有於大灣區居住港人長者的總體統計數字,但香港政府統計處曾調查於廣東省居住的人數。根據調查4,2023 年約有 49.6 萬香港市民通常逗留於廣東(表二),人數較 2013 年的 51.7 萬有輕微下降。然而以 65 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計算,人數則由2013年的6.8萬上升到2023年的8.9萬,升幅達3成。現時通常13、逗留於廣東的長者人口,約佔整體香港整體長者人口中的 5.4%5。表二:2013-2023 年通常逗留在廣東省的香港居民人數年份(年底)所有年齡65 歲或以上長者2013516 70067 6002014516 60070 9002015516 00073 1002016521 00075 2002017531 00077 4002018537 70081 0002019541 90090 2002020536 80088 0002021538 80087 3002022529 50089 1002023495 80088 9004.香港政府統計處。按性別及年齡組別劃分的通常逗留在廣東省的香港居14、民統計數字。瀏覽自:https:/www.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115-01031¶m=N4IgxgbiBcoMJwJqJqAjDEAxADCANCAPoAuRmehRADudGgL6EDKAogBqogbQgDMBYmUwAmQTTo4mIAIIBxVlwAsmAGrjhvMVVowphABJce-DXRCViu+g2kBnKLCt0RhgNIAlOQAUYAbRAPAEMAdxoAUwAnIgA7EABdaQAbGBJIgFdwhiA5.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23 年中香港 65 歲以上長者的人口約為 164 萬人。42.15、1.12.1.2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2.2 有意於大灣區養老的香港長者人數至於本港居民對於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安老生活的意願,根據政府統計處於 2020 年 6 月所公布的調查數據6,在所有考慮過未來選擇到香港以外地區安居或安老的 15 歲或以上的香港人中,約有 22 萬人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或退休比較感興趣,當中約有 3.3萬人是 65 歲以上,6.6 萬人是 55-64 歲(表三),如果以此年齡層為退休或準退休人士,則約有 10 萬人表示有興趣到大灣區城市退休。至於港人欲前往養老的城市,首位為深圳,佔 23%,其次為廣州,佔 18%(表四)。表三:按年齡劃分有意16、向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的人士的人數表四:期望前往的首五位內地大灣區城市及對此感興趣人士數目的百分比年齡組別該年齡層對內地大灣區城市安老/定居感興趣的人士 6533 00055 6466 00045 54610 00035 44400 00025 34152 00015 2446 000期望前往退休/居住的大灣區內地城市感興趣前往該城市的人數佔整體百分比深圳22.6%廣州18.2%中山13.9%珠海12.8%東莞9.1%6.香港政府統計處(2020)。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 71 號報告書: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意向。政府統計處。瀏覽自:https:/www.censtatd.gov.hk/e17、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130201/att/B11302712020XXXXB0100.pdf599 0002.2.1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至於受訪者有興趣到大灣區養老的原因方面,根據上述統計處的調查,當中近一半人選擇家居或住宅面積較寬敞,另有 4 成人表示因為消費水平低(表五)。至於對大灣區不感興趣的市民,他們選擇不到大灣區生活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異(43%)及政治體制差 異(39%),亦有 31%表示是因為醫療/福利的原因(表六)。表五:有興趣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的原因及其百分比表六:沒有興趣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的原18、因及其百分比有興趣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的原因選擇是項原因的受訪者佔整體百分比 (可選多項)家居/住宅面積較寬敞49.5%消費水平較低44.2%房價較便宜26.0%市容/社區環境較好24.7%沒有興趣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居住或退休的原因選擇是項原因的受訪者佔整體百分比 (可選多項)文化差異 (例如:禮貌、排隊秩序、工作態度等)43.0%政治體制差異38.9%醫療/福利較差30.6%治安較差30.2%62.2.2訪談結果分析:大灣區養老的吸引因素3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認為,港人回大灣區養老的吸引因素有三個:生活成本低,環境和生活質素適合退休人士,以及社區富人情味。在大灣區養老的吸引之處在不同探討大19、灣區養老的研究中均有提及,例如根據 2022 年發布的後疫情時期大灣區養老的引力與阻力:公共福利的可攜性和社會支持網絡對跨境養老選擇的影響研究報告7,提到 7 個吸引長者回內地養老的因素,分別是:1.居住空間大;2.生活成本低;3.置業成本低;4.交通便利;5.居住環境較好、友善社區;6.生活便利;7.文化相近。是次訪問中獲得的意見與上述研究亦相近,當中較顯著的 3 個因素分別是:生活成本低、整體生活質素理想,以及社區有人情味。在訪談中,不少受訪者都表示內地生活成本較低,即使受訪者於深圳生活,他們表示生活成本仍低於香港,特別對於領取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來說,居於內地可確保津貼金額已大致足夠20、於內地應付基本生活。因此,居於大灣區的長者被問及為何選擇在內地養老時,所有受訪長者第一個回應幾乎都是因為生活成本低:喺香港主要係靠長者生活津貼,我無公屋,覺得喺香港好難生存;我而家喺度(指內地)租金千七蚊連埋水電,慳啲洗嘅話已經過到唔錯嘅生活。(居於內地的 受訪長者,編號:G012)這因素對於現居於香港、有意欲到內地養老的長者來說亦是最吸引的地方:想返去嘅原因主要都係因為價錢平啦,而且環境都 OK,趁自己而家仲識行識走,我覺得都可以自己生活到。(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3)3.2 生活成本低3.1 分析77.周永新(2022)。後疫情時期大灣區養老的引力與阻力:公共福利的可攜性和社會支21、持網絡對跨境養老選擇的影響。香港大學。瀏覽自:https:/www.cepu.gov.hk/doc/en/research_report(PDF)/2021.A8.110.21C_Final%20Report_Prof%20Chow.pdf3.1.13.1.23.2.13.2.2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具體來說,大灣區租金遠比香港便宜,置業成本亦較低。另外諸如衣食住行,生活上其他方面的所需費用亦較低。此外,在深圳市,60 歲及以上的長者申領頤年卡後,便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即巴士)、地鐵和軌道交通、電車,亦可免費進入全市各文化場所參觀、免費或優惠使用全市公共體育場館,以22、及進入全市各公園和市政府投資建設的旅遊景區免費遊覽。於內地生活的受訪長者填寫了他們每月用於不同目的的開支。結果他們的平均開支為5,980 港元(以長者或長者及其配偶為核算單位),遠低於香港整體退休人士的 25,151港元,當中於受訪者的住屋開支只有香港的 6 成,食品開支更只佔不足一半。8商品或服務類別居於大灣區的香港長者(註一)2019/20 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退休人士)HK$%HK$%食品 (外出用膳、外賣、基本食品等)2 46041.1%6 75126.8%住屋 (租金、管理費、保養維修等)1 65827.7%11 58346.1%電力、燃氣及水費3746.3%6242.5%煙酒20.23、03%970.4%衣履1502.5%4021.6%耐用物品(家具、電器、電話等)1803.0%8223.3%雜項物品(藥物、報刊書籍、家居清潔用品等)2303.8%7903.1%交通(交通費、養車費用等)230.4%1 1474.6%雜項服務(娛樂、旅遊、理髮、電話費、醫療開支等)903(醫療開支:520;其他服務:383)15.1%2 93511.7%每月總開支5 980100%25 151100%表七:受訪者及整體香港退休人士的開支模式註一:受訪長者以人民幣填寫,為方便比較,最後以人民幣兌港幣滙率=1.10 轉換成港幣)3.2.33.2.4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24、有不少受訪長者提到在大灣區居住的吸引之處是與社區的硬件設施有關。無論是居住空間或社區,不少受訪長者都異口同聲表示大灣區空間充足,居住及生活環境理想,治安良好;另外有受訪長者提到對比香港,大灣區空氣質素較好,而且生活節奏較慢,比較適合養老。此外,交通便利亦令長者易於出行,使他們可以維持其重視的生活。不少居於大灣區的受訪長者都對現時生活感到滿意。香港嘅單位得嗰細細間,好似坐監咁,我覺得自己已經適應唔返香港生活;同埋我而家打的(乘搭的士)周圍去都好方便,完全無問題。(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1)比起香港,內地環境無咁緊張,又多樹,空氣好好,比較適合退休生活;即使講到娛樂方面,內地嘅生活都比香25、港更加多姿多彩。(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2)有受訪長者則認為內地社區較有人情味,鄰舍關係較緊密。其中一位長者分享,在她居於內地的十多年間,遇過不少好人好事,亦與社區裡的不同人漸漸建立連繫,這些經驗令她逐漸產生歸屬感。亦有受訪長者認為內地有敬老文化,不會視長者為負擔。除了福利政策外(例如:60 歲以上人士很多公共服務都免費),平日在社區的生活經驗亦令他覺得不同年齡層的人普遍都會尊敬長者,並如同家人般親切和友善。我成日去屋企附近個街市買餸,去得多就慢慢同其中一檔賣豬肉嘅事頭婆熟咗。有次好似係佢個女生咗細路,佢竟然送咗一煲豬腳薑俾我!我開頭都有啲唔習慣佢哋嘅好意,但我慢慢發現,佢哋對於家人26、嘅概念同香港好唔同,原來連買餸客人都可以好似家人咁,我覺得好難得。我初初到埗嗰陣有次去傢俬城買張凳仔,我自己拎唔到返去,嗰陣無送貨嗰啲,十幾年前交通又無而家咁方便,結果有個售貨員妹妹仔話咁啱住我附近,佢放工嗰陣就順路幫我拎返去。好多年前我同啲朋友去遊樂場玩,諗住俾貼士俾其中一個服務員,但佢唔肯收;仲有內地啲餐廳唔似得香港餐廳咁有紙巾,點知個侍應姐姐俾咗佢自己條手巾仔我用。我覺得佢哋雖然無乜人情世故嘅經驗,但就因為咁所以仲好單純,保留到以前嗰種美德。(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1)我覺得香港人情味差啲,無內地咁親切。我細個喺廣州長大,一出街就有一堆人一齊玩,無論識唔識嘅都會一齊玩。嚟咗香港27、之後,雖然物質生活好咗,但我覺得反而隔膜大咗。(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3)3.3 整體生活質素理想3.4 社區有人情味93.3.13.4.1訪談結果分析:回大灣區養老的先決條件44.1 內地的生活經驗與聯繫在是次訪問中,大部份於大灣區養老的長者,都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與大灣區有密切聯繫,當中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1)年輕時都有在大灣區工作、做生意或居住的經驗;或有不少本身於大灣區出生,年輕時曾於香港工作及生活,退休後回大灣區生活;2)有部分受訪長者的配偶有內地戶籍;3)有少數受訪長者於香港土生土長,亦沒有於內地生活或工作的經驗,但因為有朋友居於內地,因而不時到內地遊玩,慢慢由短期逗留演28、變成較長期的定居,及後選擇定居於內地。由於這些長者選擇於內地定居前已對內地生活有一定了解及認識,而且在置業/租住樓宇或日常交通等均沒有太大困難或疑慮。因此是次訪問問及於大灣區養老的適應問題,不少都感到沒有困難,因為對他們而言回大灣區養老是一個自然選擇:喺呢度(指內地)生活無咩需要適應喎,同語言同文化,我又唔識英文。(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8)相反,在現時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中,如果他們沒有內地生活的經驗,甚少到內地遊玩,或太久沒有在內地生活的經驗,他們則較多機會表示因不熟悉內地的生活,而表示沒有意欲選擇跨境養老。我無喺內地生活過,平時亦好少去大陸玩,唔清楚嗰邊生活係點,都無乜興趣了解。29、我覺得喺香港做吓義工,啲老人家有需要時我就去陪診咁仲好,我覺得喺到幾開心。(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1)之前因為疫情關係就少咗返去(指內地)玩,先生都係大陸人,以前環境差,十幾歲就過咗嚟(指香港),但我對而家內地生活係點好唔認識,都唔會考慮返去住。(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4)而家內地 60 歲以上好多嘢都免費,生活各方面好似都幾好幾先進咁,但我就驚適應唔到,特別唔適應佢哋唔用現金,驚會消費唔到。同埋醫療都係考慮啦,香港嘅醫療唔夠人手,內地就應該夠嘅,但實好貴啦,我驚負擔唔起。(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4)綜合現時分別居於內地及香港的受訪長者之生命歷程,可見長者對內地熟30、悉,是他們選擇在大灣區養老的重要條件,而這往往取決於他們本身與內地的聯繫。104.1.14.1.2受訪者所謂熟悉內地的生活,有時並不是指熟悉如何具體處理日常衣食住行的問題,而是指更深層的文化熟悉感,這又往往與他們早年於內地生活的經歷相關。例如一位於內地出生,年輕時到香港生活後就長居香港的受訪長者表示,雖然他現在對內地現況不甚了解,不過就基於自己年少時於內地的生活經驗,令其對重返內地生活有信心,並希望年老時回內地居住。自己細個都喺內地生活,都長大到,唔會無信心喎,亦無擔心過會唔適應嗰邊生活,反而嚟咗香港生活咗咁多年都覺得唔適應。我無同屋企人提過想返大陸住,唔知佢哋會點反應呀,不過佢哋探唔探都係咁31、生活啦,都無乜所謂。(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3)與此相關的是,在這次調查訪問於內地養老的港人,不少都會強調內地文化的獨特性,並會透過舉出他們早年於內地生活遇到的種種特殊事例,去展現內地文化的特殊性。例如當問及一位受訪者過去於內地的生活經驗,他則回顧過去曾任職兩地貨車司機,當時會有前車突然拋下死豬,然後待後車停車檢查後,乘機偷走貨物。另外有兩位受訪者介紹自身過去在內地的經驗時,他們都表示過去在內地經商,並且在深圳乜都玩過,這都是展現他們對內地文化的深層認識。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11綜合居於香港長者在訪談期間的分享,她們對於在大灣區安老的首要顧慮是住屋問題。32、她們都異口同聲表示在內地無物業,較難兩邊生活,卻對於在內地置業缺乏信心,例如不知道如何在內地租樓,擔心被騙或者物業貶值。喺內地無物業,好難兩邊生活喎;同埋我信唔過內地啲樓花,都唔知會唔會變爛尾樓嘅,有錢都寧願喺香港買多層樓收租啦。(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2)喺嗰邊要租地方先得,如果經濟能力容許就可以囉,要兩邊都有落腳地方喎。我唔會貿貿然喺內地置業喇,即使要買都返鄉下或者去返啲親戚到買,你睇而家雅居樂、碧桂園嗰啲好多爛尾,放樓一定蝕啦,到時實大把苦主。(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5)嗰度啲法律同香港好唔同,買咗樓有咩事實追討唔返啦。如果婦女中心有揾屋服務就梗係好啦,我對內地嗰啲不33、知名機構就真係無乜信心。(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4)雖然我有興趣返去住,但主要都係經濟問題,嗰邊都無落腳點好難考慮,同埋都唔知點樣喺嗰邊買樓或者租樓。(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3)4.2 住屋問題4.1.34.2.14.1.4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12受訪長者的子女是否在內地居住或工作對於長者選擇於內地定居的影響則各有不同。首先,在已回內地養老的受訪者中,部分受訪長者的子女在內地工作及生活,會定期見面,保持較緊密的關係;亦有不少長者其子女在香港甚或外地生活,受訪長者只會在回港時與子女及其他家人見面,或不時以電話聯繫,但總括來說,在是次回內地養老的受34、訪長者中,相對希望過獨立的生活,例如有長者表示喜歡自己一人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 生活。喺呢度(指內地)生活無乜問題吖,又唔洗顧慮啲仔女,自己一個自由自在都不知幾好。(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9)亦有長者表示不希望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唔好俾咁多麻煩啲仔女喇,我唔想佢哋討厭我,有咩事最好就可以自己搞掂啦,我唔想啲仔女要照顧我。(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9)另一方面,現時在港居住而不希望回內地養老的受訪者中,有不少表示因為不希望與家人分離,而不會考慮回內地養老,例如其中一位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表示,對內地社區生活及院舍生活都有一定了解,自己年輕時於內地長大,亦有朋友的親人現於內地院舍居35、住,但她就不會考慮,因為其家人在港。她將家人置於首位,表示若自己在內地居住,家人很難經常回內地探望,她覺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比一切都重要。亦有受訪長者表示有家人在港需要照顧,所以不會考慮到內地養老。年紀去到咁大,去到需要俾人照顧嘅時候都無心情欣賞鳥語花香啦,個環境幾靚都無用,我寧願日日有屋企人嚟探我,同我傾下偈仲好。(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5)亦有受訪者因為自己是照顧者的身份,所以不會考慮回內地養老:阿媽同阿哥都喺香港,媽咪都 90 歲,雖然上面(指內地)係平啲,但將阿媽擺上大陸都唔知可以點照顧,所以唔會考慮返內地喇。(居於香港的受訪長者,編號:H002)4.3 與家人的聯繫4.3.136、4.3.24.3.34.3.4訪談結果分析:港人於大灣區養老遇到的阻力513於內地生活的受訪長者,雖然本身因為內地生活質素較高而往大灣區養老,但他們在內地生活時,仍然會遇到不同的阻力,這包括就醫問題、長期照顧的安排、對社會服務的認知,及社交網絡等面向。根據訪問的結果,現時居於內地的香港長者在就醫方面的經驗可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會定時回港覆診,或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就醫的長者,這些長者對香港的醫療系統有較大信心,而且使用醫療券可以減輕醫療負擔。有小部分受訪長者表示對內地醫療質素始終未夠信心,認為內地醫生的診斷不夠準確或全面,或配藥亦與其所熟悉的不同,令他們產生懷疑。亦有受訪長者表示有些醫院37、仍有收紅包的習慣,令他們卻步。對於這些長者來說,回港覆診交通需時,另一方面如他們未能即日往返,他們留港時亦未必有居所方便逗留,需要寄住在家人或親友家。必須注意的是,另有一些受訪者本身對內地醫療制度有信心,甚至認為醫療質素比香港高,但由於負擔不了內地的醫療費用,所以仍會選擇於香港覆診。至於會選擇在港大深圳醫院覆診的長者,他們大多視港大深圳醫院為香港醫療體系的延伸,因此信心較大。然而他們不少都表示每年 2,000 元港幣的醫療券限額未能全額支付在港大深圳醫院的醫療費用;而且掛號費比香港貴一倍,亦不能用醫療券支付。此外,港大深圳醫院亦同樣面對供不應求,輪候需時的問題。疫情期間我主要喺內地嘅三級醫院睇38、醫生,疫情後就返咗香港嘅瑪嘉烈醫院睇。之前試過喺港大深圳醫院睇,但嗰度好多本地人睇,三個月都約唔到期睇前列腺,所以先轉返去瑪嘉烈。不過香港嘅醫療券轉咗返內地之後喺香港就用唔返,都幾麻煩。同埋喺香港照超聲波要等好耐,如果真係好緊急,我都會喺返呢度(指內地)睇醫生。(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2)第二種是比較習慣內地醫療系統的長者,這些長者當遇到較嚴重的疾病,而輪候香港公立醫院的專科服務時間較長時,會願意選擇在內地就醫,而當他們遇到普通小病就選擇在社區的社康中心處理(由於交通關係,他們未必方便使用港人深圳醫院)。在這些受訪者中,亦有部份認為在內地就醫的經驗(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比香港更好。除了39、不用排期輪候,報告亦出得較快之外,他們認為內地的醫療服務更好,醫生護士都比較親切,有時還會閒話家常。5.1 就醫問題5.1.15.1.25.1.35.1.45.1.5 基本上我哋平時都唔會返香港睇醫生,喺香港睇私家醫生成本高,喺呢度(指內地)睇平好多。如果之後有大病都會想喺呢度睇,真係處理唔到先考慮返香港啦。(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3 及 G004)這些長者最常表達的顧慮都與醫療費用有關,有受訪長者表示在內地看醫生的費用雖然比香港私家醫院便宜,不過若有較嚴重的疾病,或需要恆常覆診取藥,內地的醫療費用相對香港公營醫療體系還是較昂貴,尤其是香港長者未能參與內地的社保,未能享用醫療費用的相40、關補助,醫療開支對於長者而言仍有一定負擔。其次是用藥問題,受訪長者表示初期對於藥物只有中文名稱不習慣,不過近年藥物開始附上英文名稱,亦有更多藥物進入內地市場,所以亦漸漸適應。最後有受訪長者提到語言問題,他們在求醫時需要醫生能明白廣東話,對於需要使用普通話表示有困難。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受訪長者提到有醫療需要時,會詢問親友或鄰居介紹當區或附近相熟、可靠又便宜的醫生、醫療機構或牙科診所,或者曾親身嘗試過有效的藥物。在居於內地的長者群體之間,透過互相介紹或口耳相傳,來回應自身的醫療需要似乎十分普遍,這一方面與長者面對地區醫療資訊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內地不同醫療機構的醫療質素較參差有關。在焦點小組中,有41、長者提到自己有皮膚乾燥的問題,覺得醫生處方的藥物效用不大,而且覺得坊間的藥膏治標不治本,身旁的長者聽後表示亦有類似狀況,立即分享一些自身經驗供其參考。另外,亦有長者在訪談中提到深圳有一間種牙的醫療機構不錯,不太貴而且技術、設備都好,席間其他長者聞言都紛紛請他介紹。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14好處障礙使用內地醫療服務 不用排隊輪候,出報告時間 較快,服務態度親切 一般醫療成本低 在香港輪候公立醫院專科服 務需時 若有較嚴重疾病或者需要恆常覆診取藥,在內地求醫仍然較貴 不了解藥物中文名稱和使用普通話求診定時回港覆診或者 港大深圳醫院就醫 使用醫療券減輕負擔 對香港醫療系統42、信心較大,包括對港大深圳醫院 對內地醫療質素未夠信心,認為內地醫生診斷不夠準確 和全面於本地公立醫院就醫:回港覆診的交通需時以及未夠方便,以及未 能安排留港期間的住宿於港大深圳醫院就醫:醫療券金額始終有限,使用一段時間後不夠 支付費用。此外,醫療券不包括掛號費 部分服務同樣輪候需時表七:於大灣區養老的香港長者,對使用香港或大灣區醫療服務的抉擇和原因5.1.65.1.7 如果我平時有需要睇醫生,我會先問本地人,佢哋之前介紹過一個中醫俾我,診症先收30蚊,藥就另外自己執,加埋都係好平,同埋睇過都覺得幾好。(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1)我之前生骨刺,村入面有幾個人喺梅縣一間針灸睇過幾好,介紹43、我去睇,佢成個療程係幾日,朝早針一次,夜晚食完飯再去針一次,我睇完一個療程都好咗好多。之前我有陪過個朋友去港大深圳醫院睇醫生,但睇極都唔好,佢後尾聽朋友介紹去重慶睇就睇好咗。(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1)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155.2 長期照顧的安排當被問及未來若需要被照顧時有何打算,較多受訪長者表示沒想過,只希望未來都可以自理,甚至表示有事時可以即時過身就最好。一部份長者表示即使有長期護理需要,他們仍希望將來盡可能留在內地,但擔心護理及醫療費用高昂,屆時只能返回香港。另外亦有長者在焦點小組中表示對於入住院舍非常抗拒,希望將來可以由家人照顧。如果將來有大病44、,啲仔女就想我返香港醫,因為哩邊負擔好大,但我就覺得最好唔好啦。到時老婆照顧到就最好老婆照顧啦,仔女要返工就無辦法,不過喺呢邊請護工起碼都要 300 蚊一日,仲未計啲藥同打針。如果條件允許,有得揀我都想留返喺度,真係無辦法就唯有返香港。(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1)都擔心將來無人照顧,呢度嘅照顧服務好似好貴喎,如果之後真係搞唔掂,可能到時返香港住院舍囉。(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2)我將來一定唔會住養老院,好似坐監咁。我想同朋友喺順德買樓,嗰度好似係由啲醫院定養老院經營,介乎醫院同養老院之間,可以付費買到由醫院提供嘅上門服務,例如體檢、抽血、送飯、沖涼等等。我知深圳都有哩類服務45、,不過有都好貴啦,同埋無戶籍無得用嘛。我覺得第時老咗最好就去中國啲二三線城市,上水租間板間房都要萬二蚊啦,順德就唔同,嗰度嘅公共設施、文化、食物、環境、人文關懷各樣都最切合香港人嘅生活習慣。(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5)老咗打算返香港住啦,啲親戚都喺香港,頭先佢(指受訪長者編號 G015)話喺順德買樓都好吸引,不過太遠喇,啲屋企人都唔知點探。(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7)之前真係無諗過原來社會服務可以幫手處理呢啲喎,如果有人幫我搞到身後事好好呀,新家園搞講座講呢啲我有興趣呀。(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7)5.2.15.3 對社會服務的認知問題即使近年政府嘗試加大香港與內46、地在社會服務上的融合,容許長者移民大灣區後,仍享有特定香港福利,內地政府亦開放更多社會服務予有需要的香港長者。例如有移居大灣區的長者表示滿意當區的社區照顧服務。其實內地都有推廣居家安老,我覺得而家社區支援幾好呀,我仲有間屋喺大鵬,當區有兩間市政府營辦嘅老人支援中心,社區入面嘅老人都可以登記,佢哋啲服務都免費,又會幫獨居長者安裝平安鐘,只要住喺當區,無居民證都可以使用。(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2)然而,對於大多數長者來說,他們對可享有甚麼公共福利或社會服務資源的了解程度並不多。例如有長者在訪談間才得知可以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亦有長者表示經新家園同工協助下才申請廣東計劃,之前並不知47、道有相關計劃。此外,不少長者分享,當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問題需要求助時,他們都傾向自行處理,例如透過電視接收資訊,或向身邊親友或鄰舍詢問;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不少受訪長者都是透過朋友介紹才認識新家園的服務。我哋都知道附近有老人活動中心,不過未去過,亦唔清楚佢提供咩服務。平時有咩唔識,可能就問吓教會入面嘅年輕人囉。(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3 及G004)開頭啱啱定居嗰陣工聯會係幫到好多,我之前都成日去,而家就嚟多咗呢度(指新家園的安老服務中心),呢度可以提供到唔同資訊,幫我申請福利,同埋解決咗唔少法律上嘅查詢。(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3)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48、性研究報告165.3.15.3.2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175.4 社交問題居於內地的長者大部分都過著比較獨來獨往的生活或者主要與伴侶生活,他們在社區中都有認識彼此的鄰居,平日會打招呼,或會在附近的休憩空間與其他長者一起下棋,但大多沒有建立深厚關係,平日亦較少相約外出遊玩或聚會。他們表示間中回港時會與家人朋友見面,或者有朋友到內地遊玩時會結伴同行;亦有長者因為疫情停止了以往的社交參與,而疫情後因為無法恢復就少了社交生活。有長者受訪時笑言自己喜歡待在家做宅男,表示年紀大不需要太多社交。我之前都會成日返香港探啲仔女,但之前跌過之後而家都好少出去,主要都係同太太生活。我覺49、得新家園中心可以搞多啲家訪活動,或者最少一年一次電話問候,主動啲聽吓長者需要。(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4)我之前有去上老人大學,但因為疫情停咗,疫情後都無去返,佢哋因為我年紀大唔收我。有時返香港嗰陣都會見吓朋友,喺呢度就好少。(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9)缺乏社交網絡,除了影響日常的社交生活外,亦會減低他們應付突發狀況的能力,例如有受訪長者表示擔心在內地養老無人無物,會應付不了緊急狀況。我有個朋友喺到(指內地)住咗 10 幾年,佢自己一個住,前排佢過咗身,但無人解鎖到佢部電話,聯絡唔到佢屋企人,都幾麻煩。.我另外有個朋友,佢自己一個喺類似酒店式公寓嘅單位住,我哋平時日日都會聯50、絡,之前有一日突然間佢無應我,後來先知原來佢中風暈咗喺房,好彩咁啱嗰幢大廈嘅員工發現咗,打 120(相當於香港的 999)送咗去深圳醫院,後來再轉去香港嘅公營醫院。佢喺呢度無人無物,如果唔係個職員咁啱發現,下次可能就無咁好彩。(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7)第時如果有咩事,最好就有人幫我叫救護車直接送去關口,再通知香港啲仔女。(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09)在大灣區養老的受訪長者中,有不少都表示他們透過社會服務機構的聯誼活動,幫助他們擴闊社交網絡。平時都無乜社交生活,都少啲同香港嘅朋友見面,不過好在新家園中心有個社交群組,喺個群組到都可以睇到唔少港人資訊。(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51、:G012)我平時都有參加小區入面嘅港人聯誼會,有個社交群組,個聯誼會時不時都會搞下免費飯聚。聯誼會入面啲港人都經常互相關照,有咩都會同大家分享。(居於內地的受訪長者,編號:G013)5.4.15.4.25.4.3考慮到大灣區城市養老的要素先決條件是:對內地生活環境有若干熟悉感總結618本報告旨在探討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養老的現況與挑戰,並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港人長者在大灣區的生活狀況、選擇回內地養老的原因及所遇到的困難。本研究主要分析以下幾項範疇:大灣區養老對港人的吸引因素,港人考慮回大灣區養老的先決條件,以及港人於大灣區養老後遇到的挑戰。研究發現不少受訪者都認為於內地生活開支較低,52、是最大的吸引因素,當中由於房屋開支較低,因此對沒有居住於公屋的長者,以及只靠社會保障或微薄積蓄支撐生活的長者,特別有吸引力。此外,內地的生活環境較香港寬敞,空氣質素好,以及較有人情味等,都是港人希望回大灣區養老的因素。然而,研究亦發現願意回大灣區養老的長者,首先必須要對內地的生活環境及文化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而長者有過去於內地的生活經驗,往往是先決條件。其次是必須解決住屋問題,對置業或租屋沒有信心或資訊不足,是長者回大灣區養老的障礙。第三,則是長者與在港家人的聯繫,如他們需要被在港親人照顧,或是需要照顧在港的親人,於大灣區養老便難以成為他們的選擇。至於現時在大灣區養老的長者,在生活上亦面對不少挑53、戰,包括他們不論回港就醫或是於內地就醫都遇到不同阻力、難以在內地找到合適及可負擔的長期照顧服務、不認識內地的社會服務,以及缺乏熟悉的社交圈,感到孤獨和疏離等。整體來說,大灣區養老對部份長者來說,是一個能提升他們生活質素的選擇,但是他們要作出此選擇,仍有不少先決條件及面對不少挑戰。因此,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報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希望減少有意回大灣區養老長者作出此選擇時面對的阻力,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6.1 訪談所得6.1.16.1.26.1.36.1.4整體生活質素及開支的改變與家人的聯繫住屋對內地社會服務的認識社交關係內地醫療服務及費用內地長期護理及費用不少港人不了解在大灣區養老的現況,當54、中包括內地生活的具體狀況,以及與大灣區養老相關的政策安排,例如跨境使用醫療券及社會保障的安排、港人使用內地服務的情況、港人移居後對使用香港福利的影響等。因此,本報告建議可以透過不同媒介解釋現行的政策,或邀請回內地養老的港人解釋他們的生活處境,及提供專門的諮詢服務等。相關部門應透過更 多講解及宣傳,讓港人更清楚了解到大灣區養老的利弊,從而作出更切合自己需要的抉擇。6.2 加強講解大灣區養老的政策及現況6.2.1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研究發現港人移居大灣區後,不論選擇使用本地及內地的醫療服務,都遇上不同的困難,建議透過加強中港醫療的協調,以及便利港人使用內地的醫療服務,55、以解決港人移居大灣區後的醫療需要。在便利居於大灣區港人使用醫療方面,本研究建議透過遙距診症,港澳藥械通等的支援,展開跨境救護車的服務,方便港人繼續使用香港的醫療服務。在便利港人使用內地的醫療服務方面,本研究建議增加可以使用醫療券的醫院8,增加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協助港人參加內地公私營的醫療保險計劃,增加港人對內地不同醫療機構服務的了解(如社康中心的健康服務),都有助港人更有效地使用內地的醫療系統。事實上,上述提出各個改革方向,現在已有相應的不同計劃推行,期望這些計劃在未來可進一步深化。6.3 加強對移居大灣區港人的醫療支援6.3.16.3.26.3.38.政府於 2024 年 2 月 19 日公56、佈把 7 間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納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當中包括五間提供綜合服務(全部均有提供牙科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兩間牙科醫療機構,分佈於廣州、深圳、中山、東莞及南沙。各試點醫療機構預計於今年第三季起陸續展開相關安排,讓合資格香港長者可用醫療券支付費用,預計近 170 萬名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將會受惠。19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20在大灣區成立服務港人的機構,透過加強聯繫於大灣區生活的港人,建立他們的組織網絡,加強彼此的支援,當地親族同鄉組織可以是其中一個積極協作的團體。此外,這些服務港人的機構,可以為到內地的港人提供適應內地生活的諮詢及支援服務,如協助租57、屋置業、到埗後安頓、辦理證件等。機構亦可以扮演內地及本地社會服務的橋樑,轉介他們使用適當的社會服務,一步步協助香港長者實現在大灣區社區安老。香港現時較少有與港人到大灣區養老的研究,較近期進行的相關全面統計調查,已是2019年出版的政府統計處第71號報告書。隨著香港與內地融合,與內地有聯繫的長者,在未來將不斷增加。因此,政府需要持續進行研究,收集更多數據,以動態評估港人到大灣區養老的狀況。這不但有助香港與內地政府以及相關持份者設計措施、產品和服務,以支援於大灣區養老者,也對香港規劃如何面對人口高齡化十分重要。6.4 協助長者建立社會網絡及適應內地生活6.5 研究與評估6.4.16.5.16.4.58、2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 質性研究報告21基本資料受訪時居於內地 (N=17)受訪時居於香港 (N=5)性別男4(23.5%)0(0%)女13(76.5%)5(100%)平均年齡(範圍)71 歲(介乎 57-83 歲)63 歲(介乎 60 至 65 歲)子女數目沒有2(11.8%)0(0%)有一名4(23.5%)2(40%)有兩名1(5.9%)3(60%)有三名或以上4(23.5%)0(0%)沒有透露6(35.3%)0(0%)教育程度小學或以下2(11.8%)1(20%)中學7(41.2%)4(80%)大專或以上7(41.2%)0(0%)沒有透露1(5.9%)0(0%)主要經濟來59、源(可多選)積蓄8(47.1%)1(20%)家用(伴侶或子女)1(5.9%)5(100%)工作、生意收入或退休金2(11.8%)1(20%)政府津貼112 -生果金2(11.8%)0(0%)-長者生活津貼8(47.1%)2(40%)-綜緩0(0%)0(0%)-沒有透露1(5.9%)0(0%)其他(收租)1(5.9%)0(0%)於內地居住年期5 年以下3(17.6%)不適用5-10 年1(5.9%)10-20 年7(41.2%)21 年或以上6(35.3%)居所類型自置/祖屋7(41.2%)公屋:1(20%)自置(私人樓宇):1(20%)自置(公屋或居屋):3(60%)租住9(52.9%)沒有透露1(5.9%)居住模式獨居7(41.2%)2(40%)與伴侶同住7(41.2%)0(0%)與子女同住1(5.9%)3(60%)與親友同住2(11.8%)0(0%)附錄 香港長者於大灣區社區安老的現況與挑戰質性研究報告出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 15 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 13 樓電話:28642929網頁:https:/www.hkcss.org.hk電郵:councilhkcss.org.hk版權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